【高端对话】山西东杰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吕漫时
记者: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那么,东杰的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企业要成为物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应该如何努力?
吕漫时:我认为企业的转型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转型和创新。之前,东杰做制造业居多,随着整个中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国家对物流的重视,东杰也借此开始转型,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经济形势以及市场的变化,都会不断出现思维的创新。东杰也在改变思路,不断加强和企业战略合作,渗透到企业的毛细血管,真正为企业解决问题,降低企业供应链的费用。实实在在为企业做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做一些降本增效的案例。同时,东杰也在试着进入像跨境电商之类的新兴的业态,我们首先就会研究跨境电商的信息系统。我们希望紧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国家的政策红利下,最终把企业推广出去。
东杰作为一个专营的自动化集成商、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从物流的企业角度出发,我们的第三方物流主要还是做一些运输、存储、包装、分拣等。如若达到降本增效,还应该是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打通上下游。众所周知,实现供应链上物流的有效配送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电商(包括跨境电商)遇到仓配瓶颈时候,就需要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的仓配一体化重在把仓和配一体去规划,通过库存的补货策略提高仓库作业效率。比如,WMS系统的波次去和单,大批量的操作,两千人可能就能减到两百人,再把这些东西放到快速的分拣机上,分拣机就把前面的两千人代替了。其实,前面是仓库的事情,后面是配送的事情,仓配一体化后,整个效率不是单个提高可以达到的。未来整个中国物流的发展,肯定是向着一体化、供应链、平台式、集群式的方式发展。
记者:随着国内对供应链研究的深入,企业愈加重视供应链管理,上下游企业都期望在供应链管理环节上有更深入的合作。如今,供应链一体化在服务企业方面也备受欢迎。目前,企业在市场投入及研发是处于什么状态?您认为服务物流企业供应链的设备企业的生产是否能完全满足下游企业的需求?
吕漫时:我在国外做了多年供应链管理相关工作,相较美国的标准化、规范化,中国确实还需要努力。在快消品、医药等领域,中国的供应链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还是比较先行的;但是在食品、服装等领域,还是比较欠缺。国家应该在行业协会、领军性的企业,在标准上引导大家。美国是以电子信息化为主,让大家共享等,他们的供应链很多是企业自己在做。另外,现在中国的供应链是软件+硬件+服务三种的结合。中国已经是把供应链包给第三方物流做,这种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