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门】《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
3.完善流通标准管理
修订《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及《流通行业标准制修订流程管理规范》,完善标准工作程序,缩短标准制定工作周期,提高标准立项和审批发布效率。建设和完善流通标准管理系统,实现标准查询、计划立项、制定修订、审批发布与复查审查等环节在线管理。加强对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和跟踪评价,建立流通标准实施后评估机制。
专栏4 流通标准化建设工程
商贸物流标准化。支持以标准托盘(1.2m×1.0m)及其循环共用为切入点,推动上下游物流设施的标准化更新与改造,带动供应链或区域范围内普及应用标准托盘,实施带盘运输。支持物流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减量化及循环利用,形成与标准托盘衔接联动的局面。支持仓储、加工、分拣、配送等流程服务标准化,推动单元化物流和供应链全程“不倒盘、不倒筐”。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开展肉类、水产品、果蔬等重点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完善标准体系,规范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六)促进流通集约化发展
1.增强骨干流通企业竞争力
推动国有流通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股权多元化,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跨地区、跨行业整合资源,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设海外服务网络,提升全渠道竞争力。
2.提升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
推动流通企业创新流通技术、商业模式、管理手段、经营业态,走专业化、特色经营的道路,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发展连锁经营,引导流通企业通过联合采购、共同配送、特许经营等方式,提高集约经营能力。研究建立流通创新示范基地,培育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3.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引导流通企业加强供应链应用,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资源整合,促进流程再造,提升企业协同的智能化、网络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响应速度,降低经营成本。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对上下游企业提供采购、加工、分销、物流、信息等全程供应链服务。推动供应链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网络化、平台化服务,提高专业服务能力。鼓励流通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增强全球采购、营销能力,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4.有序发展平台经济
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发展垂直类、专业类和行业类电子商务,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鼓励综合型和专业型产品交易平台、生活性服务平台、现代物流服务平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等发展,促进资源集成和优化配置,实现供需有效匹配,促进产业融合和市场功能创新,推动共享经济快速规范发展。健全平台运营规则和标准,完善平台企业市场准入、管理制度,规范平台日常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专栏5 流通集约化建设工程
智慧供应链创新。鼓励企业加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引导流通企业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探索形成一批供应链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形成一批供应链应用和服务标准,推动建设一批供应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流通领域应用智慧供应链技术和管理。
(七)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1.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支持东部地区内贸流通率先创新转型,提升流通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上海、深圳等具备基础的城市探索建设智慧供应链示范城市。推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通枢纽和通道功能,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内贸流通转型升级。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开展流通产业扶贫,完善流通服务网络,促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