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为:数字物流是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6年G20峰会上,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数字经济的提出为世界经济打造新增长点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案。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应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数字经济驱动下,物流企业积极推广应用新兴数字技术,以满足市场提质降本增效的需求,实现了更高效的匹配与协同。随着物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进程加快,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数字物流得到了业内企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实践。那么,数字物流是什么?未来物流将发生哪些变化?对物流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有何影响?我将就以上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数字物流是物流活动与数字技术、虚拟与现实有机结合的新型物流系统。2017年底,我国著名物流专家吴清一教授首次系统提出“数字物流”。他认为,数字物流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物流形态,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环境和物流活动的根本变化,各种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以数字形式加以收集、处理、交换和传送,从而高质量、高速度地控制、实现和完成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功能活动。简言之,数字物流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降本增效、提升服务、绿色环保为目标,利用数字技术与物流活动融合的新型物流系统,其基础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交互技术等,核心是将物流活动及相关要素数据化、透明化、共享化和泛在化,路径是构建标准化、平台化、技术化、网络化、系统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目标是实现物流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更佳、社会效益最大化。
数字物流具有快捷性、融合性、自我增长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可持续性。快捷性是指基于信息网络、信息传输的时效优势,实现相关主体对信息的快速响应、处理和应用;融合性是通过信息纽带加强产业和企业之间、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融合,消除或减少社会损耗和浪费;自我增长性是指网络价值的指数级增长特性,网络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产生自我强化的效应;边际效益递增性与自我增长性息息相关,即每增加单位新要素或新技术投入,将会带来效用效率的提升;可持续性即是绿色环保性,减少物流活动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可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直接性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预测,通过虚拟物流减少现实物流环节,实现运作流程精简,从而减低成本,提高效率效益。
未来物流生态系统将是多维度、超空间的网络链接。传统物流是对实物流动过程具体化的管理和控制,缺乏对全社会物流的全盘考虑,导致社会物流总成本过高、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浪费较大等问题。未来物流生态系统将是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对社会物流全要素、全过程进行技术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和控制,在时间、空间、行业、虚拟与现实等多维度、超空间进行优化,是物理世界的实际物流系统和相应的虚拟物流系统两个层面互相链接、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
未来物流关注的不只是企业自身或局部效率,而是更多地关注整体效率和社会效益。未来物流将更高效、更可靠地处理复杂问题,为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精准的物流服务,使物品流转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了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未来物流生态系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首先需要构建个体的、局部的数字物流系统,然后若干个子系统集合形成全面的、高层次的大型数字物流系统,再经过与相关行业领域的数字化系统链接形成一个未来物流生态系统雏形,最后将是逐步演进优化的过程。未来物流生态系统下,全球物流资源将全部完成数据化,形成虚拟世界映射,进而实现所有资源高度共享,各物流环节高效衔接,虚拟物流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国家持续大力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正当时。物流业贯穿于一二三产业,衔接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是实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源泉。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要素数字化。《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网络化、协同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作为核心要义,体现了发展数字物流时不我待。数字物流对于建设数字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物流是打造物流强国、促进降本增效的必经之路。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300.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14.9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4.7%,远高于美日等发达国家,表明我国物流成本偏高的问题依然突出。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和产业结构、资源分布不均,以及我国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物流需求总量巨大;二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仍待进一步完善,不同运输方式衔接效率不高;三是物流行业“小散弱”特征突出,标准化、信息化、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企业之间缺少协同合作,供需匹配效率不高;四是供应链效率整体较低,大量无效物流普遍存在,库存管理精益程度低,是社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加快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增强数据在价值链重塑中的核心作用,将是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提质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我国物流数字化已经在路上。随着政府和企业对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数字物流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数字物流特别是仓储、运输领域数字化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降本增效中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强。当前,我国5G技术逐步进入普及阶段,领先于世界很多国家,大容量、高带宽、低延时的5G技术将成为驱动我国物流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2019年,《5G网络技术在新一代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发布,针对5G通信技术与现代物流结合提出了构想,《5G智能物流应用指南》提出了未来物流智能发展功能需求、关键技术和建设构想。通过5G技术的创新应用,智能仓库实现了身份识别、智能调度、车路协同等多场景应用,超级机器人分拨中心、智慧物流平台、数字孪生中心平台、数字物流园区等纷纷落地,实现了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换代。但总体来说,我国数字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化仍局限于企业内部、部分流程或个别场景。
数字物流将是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物流数字化的目标是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创造价值,在全周期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现物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全场景、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覆盖,达到全社会经济效用最优,进而支撑物流乃至实体经济提质降本增效和绿色发展。毋庸置疑,数字物流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流产业链涉及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众多环节,数字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普及应用,将有效促进我国物流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事实上,我国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物流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导向,针对物流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物流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动物流活动信息化、数据化和开放共享。在政策、技术、产业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物流数字化正快速迈向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阶段,需要充分利用数据要素,提升相关资源协同效率,形成全新的物流生态体系,实现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完成对发达国家的弯道超车。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