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观点 > 正文

王慧文:美团“农村包围城市”是一个误解

时间:2017-05-18 08:12:27 点击:
来源:源码资本 作者:王慧文

条评论打印收藏

之前江湖上有个传说,说团购时期美团有一个战略叫“农村包围城市”,相信在座有不少人也听到过的。2013年、2014年、2015年,这三年在市场上做团购业务的主要同行是美团、大众点评和糯米,当时的美团大概开了100多个城市,大众点评和糯米基本上是20-30个城市。因为美团的城市比大众点评和糯米多很多,所以就被外界广泛认为是“农村包围城市”。

timg.jpg

假设这是一个既定的策略,那么这个策略其实是很有效的。当时因为美团和糯米、大众点评存在城市差异,所以美团很多尾部城市是能够盈利的,然后再把这些盈利的钱拿到头部城市,继续跟糯米和大众点评拼,这样糯米和点评就会很吃亏。现在美团跟点评合并了,糯米也基本消失了,从最后的数字成果来看,大家认为美团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今天我讲的事就是“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战略的思考过程、来源、执行以及实际情况调整。

一、所谓“农村包围城市”是一个误解

我是2010年底来美团的,那个时候我对团购了解一般,所以我来了就问了一个问题,团购这个生意到底能开多少个城市?听到这个问题,大家就分析团购的生意形态是什么?用户行为是怎样?开一个城市运营成本大概多少?

听完之后,我就跟大家讲我觉得我老家瓦房店那里是可以开的,如果按照地县级市排名的话,瓦房店大概排到三四百名。

团购企业在2010年底到2011年初,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要在开城市这件事上做一个选择。当时虽然是千团大战,但是真正有竞争力的同行大概就十来个。在2011年底,大众点评、糯米、嘀嗒团和满座,这几家大概开了25到30个城市;拉手、窝窝团、24券、团宝大概开了150-300个城市,团宝当时对外公开的是324个城市,号称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9个同行,前面说的4个开了25-30个城市,后面四个是开了150-300个,美团开了94个。大家注意分布情况,美团是唯一一家开了90几个的。美团在开城市数量这件事上,跟其他企业的选择都不一样,美团不是开的最少的那些,也不是开的最多的那些。我猜想,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大家认为美团的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是因为团宝、24券、拉手跟窝窝他们更早没落了,后来的竞争就是美团跟大众点评、糯米的竞争了。设想一下,后面的竞争如果不是跟大众点评、糯米,而是美团跟窝窝、拉手的话,那么大家对美团的策略可能就总结为“头部致胜战略”了。所以大家对美团的策略描述是一个结果。

所以“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策略的名字是后来因为竞争形势,大家对美团的误解。那么,为什么美团开九十几个城市,而不是150或者25个?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策略选择。美团当时花了很长时间讨论这件事情,把这个想象成一个坐标,一个横轴一个纵轴,横轴是一个城市打一个点,纵轴是这个城市的体量。把体量最大的城市排在前面,体量最小的城市排在后面,画出一张图大概是下面这样一张图。

二、“美团只是边算账边开城市”

选择做多少个城市?要从哪些维度出发?我们有哪些要素需要考虑?我当时去美团时,美团刚开了28个城市,但是当时判断最终开300个城市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时候开到多少个城市。当时主要考虑的要素是,团购这场竞争,在什么时间点会有个大概的胜负之分。制定一个高质量的战略,首先要对行业有个判断,不能被动。

1.取舍之道

在产生胜负之分的时间点,如果同行跟不上竞争节奏了,要考虑下一步的生存首先就会考虑控制投入,控制投入非常常见的方式就是“关城市”。这个时候他会考虑把哪些城市关掉?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把头部城市关掉,一种是把尾部城市关掉。美团当时的判断是他们会把尾部城市停掉,事实上绝大部分同行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因为头部城市更大且管理资源消耗小,而且没有谁能在一个头部城市里把商家全锁定了,让同行谈不了,所以永远存在机会。也就是说,在分出胜负的时候,他一定会在小城市撤退。

另一方面,在一个竞争里,你要么垄断供给,要么垄断需求。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垄断商家的难度非常大,但在小城市里因为商家数量少,你要垄断商家的难度就小。所以在小城市,“胜敌”就是“溃敌”,而在大城市“胜敌”不能“溃敌”。如果你能溃敌,就有根据地能盈利了。当时美团判断是到分出胜负的时候,他们会把尾部城市关掉,而美团在尾部城市赚钱。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美团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