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EO张勇:“升级阿里”的未来之路
在张勇接任CEO的半年多时间里,一共会见了30多位CEO,从联合利华,宝洁,玛氏这样的快消巨头,到Macy,Costco和麦德龙这样的零售商家,再到华为小米美的等IT企业。从集团层面,推动签署了上百个“联合生意计划”以及”战略合作协议“,提供开业、流量,数据,物流和服务的定制化的一揽子服务方案,很多方案已经起到了成效,Costco,宝洁,联合利华们都取得了创纪录的双11成绩。
用户需求如何创造与引导
现如今,互联网需要讨论的已经不再是信息对称的问题,而是怎么从满足今天的需求,到去创造明天的需求。张勇认为,用户的需求一定是可以创造的,关键在于场景匹配。
张勇在C+峰会上举了最简单、也最贴近消费者的两个例子:双11和iPhone。
今年双11,阿里巴巴创造了912亿元的销售记录,而据Adobe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美国的“黑五”仅有27.4亿美元的网购销售额,双11的移动端销售额占比接近70%,而美国2015年网购销售额来自移动端的比例仅有33.2%。
在“发明”双11并每年亲自操盘的张勇看来,今年这912亿的销售额,是消费者在特定场景里被促进出来的,很多是被“创造出来的”。
张勇在C+峰会上讲到:“双11那天,也许在零点冲进场景的人,有明确的目的,已经加满购物车要买东西了,订金已经付了。但是更多的消费者,在“双11”下午、晚上来购物,他是被激发的,希望在这样的氛围中再次消费,再次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发现的乐趣,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需求被激发以后巨大的能量在那一天被爆发出来。”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可以被引导的。就像今天每个人都习惯用的iPhone,在十年前没有这样的手机。而它的诞生,满足了用户使用手机上的一些痛点和心灵的软点,并且让触屏式手机得以普及。
张勇表示,中国的中产阶级未来几年还会翻一倍,消费结构在发生巨大变化,很多场景下,这种需求是可以被引导被激发出来的。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张勇在阿里内部开始按照业务场景,区域,品类组建一大批”前台小团队“,借此推动业务反应更加灵敏,更加深耕供应链,同时建设技术产品数据的“大中台”支撑。阿里也把零售电商分拆的更细,引进了原奇酷首席商业官潘志勇,原獐子岛电商负责人何春雷等一批熟悉行业的高管。而同时掌管这些细小团队的协同运作,也将是张勇未来的一大挑战。
未来:用互联网重塑实体经济
张勇担任CEO后,在资本市场上对实体经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运作:投苏宁,收编银泰,投圆通快递及新加坡邮政,投资五矿。这五宗交易指向性非常明确:补齐3C短板,补齐物流短板,重启B2B革命。其中投资苏宁是张勇主导的闪电行动,超过400亿的项目张勇花了3个月谈妥后,马云只和张近东见了几面,就完全敲定。在“四大”任职多年的张勇,看过太多传统企业的报表,对实体经济中的机会和困难看得很明白。实体始终会是经济的大头,但是要撬动这个大头,所需的能量,互联网公司靠一己之力很难聚集,互联网公司要做的,是通过数据,资本和流量,把方法和思维注入到实体经济中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