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观点 > 正文

赵福地:“互联网+”口岸——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口岸2.0版

时间:2015-08-28 16:41:55 点击: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时下流行说这样一个名词,就是互联网思维。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已经进入大互联时代,典型特点就是多对多交互,也就是说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每一个人都是信息发送员,强调信息推送用户端,同时每个人也是解码终端,强调自身的体验端,最终时下每个个体时时联网,个体所需,时时互动的效果。如果按照这个思维我们来看口岸,会发现口岸功能不仅仅是在传统意义上物流的进出,而是基于进出口规律对信息进行融合,这在信息功能上应该是一个最优化的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目标。所以我认为互联网思维应该成为跨境电商认识口岸的一个全新的切入视角。

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口岸和跨境电商的功能叠加?回顾这几年跨境电商的发展,2012年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五个城市作为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之后又有2013年9月的广州,还有2014年7月的深圳,最近还有厦门和平潭,我们看到无论是东西部,无论是沿海内陆,只要有海岸开放的前提和经济基础,都对跨境电商和口岸物流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以此作为开放性经济的新亮点。

那么如何推动互联网思维的应用,让口岸更好的为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服务,以及让企业更好的使用并实现口岸功能?我认为这在于两个字就是“融合”,一个跨境电商的发展初期,为依靠口岸政策红利,价格优势、商品种类丰富度来形成效应,但始发效应过去之后,最终还会回到零售层面上,也就是品牌、供应链和用户体验。

用好口岸功能,融合口岸优势,这对跨境电商发展中期来说尤为关键。例如很多成熟的跨境电商会选择通过以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的功能,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用户的体验。这里我有几个数据,以试点城市河南为例,依托保税园区及一店的试点,政策的优势,截至幕前郑州在保税模式下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商品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21亿,交纳行动税是8000万,销售额达到了2000万,同时开设了中大门的保税体验中心,开业3个月销售额达到了2300万,为10万人次提供了购物体验,同时还替换每年不低于600亿的消费拉会国内。再看看宁波,宁波建立了完善的跨境点上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高度融合,延展了口岸功能,同时检验检疫建立了统一了商品防伪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和购物体验,这成为提升口岸服务的另一个核心价值。宁波的做法使得很多传统外贸企业成功转型为互联网+外贸企业。

那么非试点城市同样也是互联网+口岸的思维,在江苏南京,传统外贸产品联保区,在市区开设购物展示商品中心,通过利用特殊监管区域的口岸功能,在线上线下同时卖货,开业的第一天他们的成交额过百万,在互联网时代我认为当我们去观望口岸的时候,视角不能仅仅限于两岸清关的常规功能,而是需要入到电商思考,跨境电商的确是跨,也就是跨界,但是一个企业要走的长远走在前面,我觉得就要把握对境的理解,也就是深刻理解口岸的内涵。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赵福地,互联网思维,2015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大会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