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大仓基地数字平台建设标准促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互通
时间:2025-03-27 10:48:29 点击:次
来源: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城郊大仓基地作为现代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其建设需与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政策深度融合,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落实《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实践经验,可从以下方面协同推进:
一、构建数据互联的基础设施与平台
1.搭建统一的多式联运数据交换平台
依托城郊大仓基地的网络功能,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物流数据协同,例如将加工、仓储、运输、包装、交易等环节的数据接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试点,实现“一单制”电子运单标准化应用。河南、苏州等地已探索通过多式联运数据共享提升物流效率,例如河南省提出“嵌入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数字化应用功能”的跨部门物流信息平台。
应用场景:通过平台实时共享货物动态、库存信息、运输路径优化等数据,减少重复作业和信息不对称成本。
2. 推动物流公共数据开放与市场化流通
建立政府清楚底数、企业物流通过数据采集、应用和保护机制,支持城郊大仓基地与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电商平台的数据对接。例如,国家发改委提出“超前谋划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通过试点城市经验推广数据共享模式。
案例:苏州市将快递企业纳入城郊大仓基地建设,通过数据互联强化统仓共配和供应链协同,降低仓储与配送成本。
二、强化标准化与智能化协同
1. 推进物流装备与数据接口标准化
统一托盘、集装箱等载具标准,结合城郊大仓的仓储分拣需求,推广1.2m×1.0m标准托盘,并推动与包装模数、运输工具的兼容性设计。河南等地提出“发展厢式化、模块化货运车辆”,支持多式联运装备标准化升级。
效益:标准化可减少装卸环节耗时和货损,提升城郊大仓与干线运输的衔接效率。
2. 应用智慧物流技术提升数据交互能力
推广无人车、智能仓储系统、物联网设备等技术,结合5G和北斗导航实现实时监控与调度。例如,河南省支持物流园区智慧化升级,争创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
实践:苏州顺丰长三角创新总部项目通过“一院五中心”布局,集成智能分拣和数字化管理,优化仓配流程。
三、完善应急与常态结合的“平急两用”机制
1. 建立应急物流数据快速响应体系
依托城郊大仓基地的“平急转换”功能,在数据平台中嵌入应急保供模块。例如,苏州市将邮政快递企业纳入重点保供名单,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应急物资的实时调配。
措施:定期演练应急数据联动机制,确保紧急状态下跨区域物流信息无缝对接。
2. 强化供应链上下游数据协同
推动制造业、商贸企业与城郊大仓基地的数据互联,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例如,河南省鼓励制造业开发区建设物流“区中园”,通过供应链数据共享降低库存成本。
四、政策与市场机制协同保障
1. 优化政策支持与资金引导
通过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支持城郊大仓基地的数字化改造,例如河南省对物流枢纽、城郊大仓基地等项目提供用地和税收优惠。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破解物流企业融资难题。
2. 开展试点示范与区域协作
在重点城市(如郑州、苏州)先行试点数据开放互联模式,总结可复制的经验。例如,国家发改委通过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探索物流数据互联“接力跑”,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五、推动绿色化与降本增效结合
通过数据优化实现绿色物流转型,例如利用城郊大仓基地的集中配送数据规划新能源车辆调度路径,河南省计划2025年底实现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基本新能源化。同时,数据驱动的“统仓共配”可减少空驶率,降低碳排放与运输成本。
总结
城郊大仓基地与物流数据开放互联的协同需以标准化为基础、以智慧化为手段、以政策为支撑,通过“数据赋能+设施升级”实现全链条降本增效。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人工智能优化供应链决策等创新方向,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的落地提供持续动力。
作者:李佐政(联系方式:18210955254),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标准化工程师。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