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开港
8月7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开港活动在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现场举行。作为上海市重大交通工程之一,全自动化的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脱胎于传统煤炭、矿石装卸码头,是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将进一步巩固上海港的枢纽港地位、优化集疏运结构。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宣布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开港。
绿色贯穿施工和运营全过程
罗泾港区码头曾是上海港煤炭和矿石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由于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煤炭码头、矿石码头于2017年和2019年先后停产。与此同时,上海港集装箱泊位能力不足的短板也逐年显现。
为增加岸线资源、拓展码头作业能力,罗泾港区码头开始了“改头换面”之旅。2022年9月,上海港罗泾港区规划修订方案获批,将百联油码头与现有煤炭码头一并调整为集装箱码头。项目于2022年12月底开工建设,一期工程2023年12月28日建成交付,随后码头开展调试运行,生产环节昼夜最高调试生产量超过4000标箱。此次正式开港的一期工程建成1个10万吨级泊位和4个1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260万标箱。
罗泾港区改造项目将绿色贯穿施工和运营全过程。项目巧妙地利用废旧材料建造崭新码头,在施工过程中旧结构资源利用率达到70%。一期工程平面呈反“F”形深入长江,分前、后、内三档布置,前档设1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后、内档分别设2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把码头岸线资源运用到极致。
运营方面,罗泾集装箱码头运营所需的岸桥、轨道吊、智能水平运输车(AIV)以及叉车、巡检车等设备及车辆均为纯电力驱动,辅以AIV智能充换电机、应用变频调速及势能回收、光伏发电等绿色节能技术,实现作业过程“近零排放”。同时,码头全泊位配置岸基供电,并与有关船公司签订岸基供电协议,明确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驱动,有效减少了船舶靠岸期间的碳排放、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
国产“大脑”精准管理智慧码头
近年来,智慧港口建设已经成为上海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走进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桥吊、轨道吊矗立码头,自动化无人集卡运载着集装箱在码头各处移动,几乎看不到任何操作人员出现,这是国内当前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自动化单小车集装箱装卸桥、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AIV是码头现场作业的顶梁柱。目前,港区共有14台自动化单小车集装箱装卸桥、31台ARMG和90台AIV。其中,AIV有别于洋山港区四期自动导引车(AGV)以磁力循迹引导进行作业的方式,它无需安装磁钉,仅依靠自车感知识别系统与算法等进行识别、导航,即可实现不同角度下多方位精准感知,做到全场无循迹的自动引导,自动驾驶级别达到L4级。同时,AIV支持混合交通,具备精细化箱区蟹形换道绕行、多车路口交会博弈通行、雾天作业等能力,运营效率显著提高。
罗泾港区的“智慧大脑”是首次国产化转型应用的智能营运管控(NEO—TOS)系统。该系统基于国产数据库、国产操作系统和服务器等基础设施,依托自动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实现岸桥、轨道吊及AIV的智能化运转。
未来,上海将加快推进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小洋山北侧开发等重大港口建设项目,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以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为导向,打开上海港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箱量增长新空间,依托建设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蓝图,打造新一代智慧绿色港口。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