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汉抢跑无人化 中国自动驾驶迈出历史性一步
自动驾驶是前沿科技与汽车制造、交通出行等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已被各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战略、政策或法律法规。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指引下,中国也正在积极加速自动驾驶产业布局,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法规引导技术产业落地,抢抓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机遇。
近日,重庆、武汉两地率先发布全国首批全无人驾驶商业化政策,同时准许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正式开启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引领全球,正式进入无人驾驶商业化时代。
突破进展,多年技术积累为基础
武汉和重庆开展全无人驾驶商业化的先行先试,是中国自动驾驶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突破,基于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在安全和效率方面的双重突破,同时依赖中国自动驾驶多年以来在技术、产品、运营等层面积累获得的全球领先性。
专家指出,在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目前已处于全球领跑水平。截至2022年年初的统计数据,在美国加州测试的全无人驾驶车辆,中国企业就占了一半以上。除了自动驾驶技术,在“5G云代驾”、车路协同等方面我国同样领先全球。
百度作为这次双城唯一获准运营企业,是中国先进自动驾驶技术的代表。自2013年起至今,百度已成为国内唯一的车路行全栈自主可控的科技企业,其测试车队规模已达500辆级别,在世界范围内的近30个城市开放道路测试,在城市道路的实际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3200万公里。在单车智能、监控冗余、平行驾驶三层安全体系的保障下,百度逐步推进从封闭区域到公开道路、从主驾无人到车内无人的规模化无人测试进程。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已经在国内包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开展运营,总订单量超过1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此次重庆、武汉的政策创新,开启了中国自动驾驶的新篇章,据预测,预计2025—2026年,自动驾驶将实现规模化的普及应用,为民众带来更安全、高效、舒适的出行服务体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引领,多地自动驾驶见成果
自动驾驶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引领和推动。中国6年内连续发布10余项国家级政策,从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智能网联标准、道路测试等多角度保证自动驾驶的全方位发展。
其中,11部委出台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鼓励在智能网联相关领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为此,重庆市永川区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联席工作小组制定了《重庆市永川区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联合工作组制定了《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双城同时允许获得通知书的示范应用主体开展完全无人的自动驾驶远程测试、示范和商业运营,并为开展自动驾驶业务的企业,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支持。
在国家顶层政策引领下,各地方积极响应发展自动驾驶,多省市发布了智能网联车辆路测及示范运营管理细则,形成了初步的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体系。在政策创新的支撑下,各地智能网联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其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落地最快、探索最深入、取得成果最多,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标杆。长沙、重庆、武汉、成都等40余个城市也相继跟进,先后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从道路测试、载人测试、示范运营到无人化等多个阶段开展积极探索,并以先导区、示范区、“双智”试点等形式,全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先试先行、优先发展。
这些布局智能网联产业的城市,依靠政策创新,为自动驾驶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逐步取得众多测试和应用成果,为本次双城同发完全无人驾驶政策奠定了重要基础。
抓住机遇,积极跟进政策创新
最近一两年,自动驾驶行业已经从上半场的技术验证阶段进入下半场的运营落地阶段。在上半场,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已并跑乃至领跑全球。进入下半场,更具前瞻性的政策,成了我国在自动驾驶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出台,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地方法规,首次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实际应用作出了突破贡献。但还需看到,该条例只是提供了基础法规框架,尚需各部门制定配套措施和规章,才能让自动驾驶真正落地。
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想到达无人驾驶这座技术顶峰,尚有许多路要走。
此次重庆、武汉两地推出的全国首批完全无人驾驶商业化政策极具前瞻性,开全球自动驾驶政策创新之先,双城将获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先机,为更多城市作出示范。各地政府应积极跟进相关政策创新,尽快实现全无人自动驾驶,促进自动驾驶产业落地发展,进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做强做优做大全国数字经济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