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张国:新形势下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

时间:2020-09-23 10:42:42 点击:
来源: 作者:商贸物流

条评论打印收藏

 

今年新冠疫情对我们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对农产品流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这里面受影响最大还是我们在座的一些冷链物流的朋友和企业,因为农产品不管是遇到销售的问题,还是饲料或者是化肥产品销售遇到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我们的销售量和大家所消费的一些产品,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不管是在饭店还是在家里,每天都是要吃饭,吃菜,吃主食和辅食,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都是到消费。

1.png

其次,随着国人对食品健康越来越重视,农产品流通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所以在很多偏远山区,农产品流通受到限制,仅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高达66384万吨,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增长0.9%。如此庞大的产量,却无法全部送至千家万户,造成这一弊端的原因,不只是因为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受到阻碍,更侧面反映了我国农产品流通还需要规范化、集约化以及合理运营。 

目前我国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765个。其中:农业综合市场661个、农产品专业市场931个、食品饮料市场117个、中药材市场22个、花鸟鱼虫市场28个。在专业市场中有粮油市场100个、肉禽蛋市场108个、水产品市场139个、蔬菜市场274个。(相比2012年减少了158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还 有2700多个,产地市场占市场总数的70%,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量占农产品总流通量的70%以上 。

一是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冷库容量位列世界第三,但人均拥有率约为0.1立方米/人,低于绝大多数可比国家。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平均水平。

二是设施标准规范滞后。现有规范标准衔接不紧密,不成体系,不少地方温控手段原始粗放,缺乏统一标准。

三是运营主体面临诸多困难。现有主体大多数实力相对较弱,资金筹集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操作专业性强的客观要求。

四是信息化发展缓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信息化程度都较低,制约了交易效率提高,也不利于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的科学管理决策。

目标: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能力。

 

措施:由以松散集聚为基础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以产业融合为目标向社会化、组织化方向演进,以消费需求为引领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迈进,以政府支持、协会服务为保障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转变。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关键字: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