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无人货架老年迟暮,巨头纷纷入局智能货柜
2017年下半年无人货架行业迎来风口,吸引了一大批闻风而来的企业注资进入无人货架行业,融资额近30亿元。经历了半年的野蛮生长,无人货架的脚步停了下来。2018年,巨头又纷纷入局智能货柜,战火仍在延续,有业内人士预测,在2018年6月之前,无人值守货架的格局会基本确定,留给无人零售企业的时间不多了。
由于传统无人货架损毁率及物品丢失率比较高,从年初开始许多企业都退出了战场。资本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无人货架企业的模式上必须有更多的创新,单纯的铺货架而不做经营优化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坚持下来的企业纷纷开始转型升级。
面对巨头的强势进入以及传统无人货架自身存在的壁垒,传统无人货架的生存空间被压缩的很小,以身边的事件为例,2017年12月,笔者所在的办公室迎来第一个无人货架——“WINMART GO! 温带超级便利”。截止到目前为止,温带超级便利已经有3个月没有补过货,联系温带超级便利客服也无人回复。
2018年初,猩便利便传出裁员、撤站,便利蜂也被爆出现裁员转型。
3月14日,据便利蜂内部员工爆料,便利蜂除现有的8个智能货柜试点城市及3个欲铺城市之外,剩余38个已铺设简易无人货架的城市将全部撤站。并在之后宣布进行智能货柜转型升级。
每日优鲜便利购也推出的智能货柜,与微信支付签订合作协议,成为腾讯在智慧无人零售领域的首个合作企业。
腾讯和京东自然也不会错过,2017年12月,阿里联合美的推出了主打全场景即时零售的“小卖柜”。
京东到家Go入局智能货柜市场,一经进入就要覆盖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10个以上主要城市。
自此,阿里、腾讯、京东、苏宁等巨头开始猎货柜形态,中小型企业要想在夹缝中生存下来,还要看自身如何转型自救。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