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境旺季 亚马逊透露了新方向
作为电商行业巨头,在全球有14大站点,近三亿的活跃付费用户,亚马逊的每一个新动作都备受关注。日前,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负责人戴竫斐也透露了一些新的方向。
淡定看旺季进入10月份,跨境出口电商都开始被旺季的紧张又兴奋的气氛笼罩,接下来的三个月销量可能决定了一年的业绩到底能冲多高。为此,跨境出口卖家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旺季备战,而平台的一举一动也将影响到卖家和消费者的双向体验。亚马逊多年来积累的促销经验,似乎早已看淡了旺季带来的慌忙。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负责人戴竫斐告诉亿邦动力网,早在7-8月份,亚马逊已经开始准备第四季度的旺季。
对于卖家,亚马逊也会进行不同的旺季备战培训,也会配备相应的客户经理进行辅导,告诉卖家要根据品类和大数据的分析,要准备多少货物,什么时候入仓。在推广方面,也会通知卖家申请全球促销活动,加强其广告和推销方面的能力。因为亚马逊每年都会有类似的旺季准备,第三季度也有Prime Day的促销节,平台对于卖家的入仓、促销以及物流方面的指引并不缺乏,因而卖家只需要在前段的供应链和头程物流上做好准备,旺季的业绩就有了保证。
制造业转跨境的三大难题自去年亚马逊推出“制造+”项目,传统制造业转型跨境电商成为了行业关注的重点,而在“制造+”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戴竫斐也表达了其对制造业转型跨境的复盘心得。在这个从传统外贸转型到新贸易时代的过程中,行业表现出三个突出的特点与优势。一是外贸的主导权正在从大型跨国企业的手中分散到更多参与到新贸易的中小企业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外贸的门槛降低了。二是外贸从以订单的要求为主正在转向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主。
导致产品从标准化直接转向个性化,因而企业也必须能够更快速、更敏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三是品牌再也不是大企业的专利,除了一些家喻户晓的国际品牌以外,在全球市场上看到了品牌的个性化、多样化和碎片化的趋势。近年来,有很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在海外打造自有品牌,成功地从中国制造升级为全球品牌。虽然传统的制造业迎来了机会,但在转型跨境电商的路上,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戴竫斐提到,传统制造业与跨境电商企业的业务运营模式差异很大,所以制造企业需要成立一个不同的团队来运营,以适应这个新的业务模式。而人才的缺失就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在人才的培训与储备方面需要有很多的投入,这时,企业家的决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传统制造企业在刚刚开始做自己的品牌或拓展新业务的时候,一开始的订单量会比较少,所以,长远来看才能见到成效。成功的企业都是很有远见的,知道跨境电商是将来的趋势,不断地投入。此外,还有一些能力方面的缺失。跨境电商的节奏非常快,企业每天都要看大数据,然后根据消费者数据的反馈来进行快速的产品研发与生产的调整。这跟传统接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生产方面的柔韧度、敏锐度也是对很多大型企业带来挑战。因此,对于下决心要转型跨境电商的制造企业,戴竫斐给出了四条建议。
一是企业需要有大数据的应用能力。跨境电商让企业有机会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获得海量的消费者数据以及直接反馈。企业必须能够利用数据,随时调整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柔性化生产能力。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小批量、多批次、定制化生产将取代传统模式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这将要求制造企业在供应链和生产性管理方面做很大的调整与升级,变得更加灵活敏捷。三是品牌建设和管理能力。从代工和卖没有品牌的产品到打造自有国际品牌,是一个艰难但是也非常激动人心的过程和商机,建立自有品牌将帮助企业拿到未来的产品的自主权和定价权和累计自有的品牌客户。最后,企业必须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从生产到研发设计,从市场营销到客户与消费者的管理,企业在综合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都不可或缺。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