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三个关键词:密度、场景和供应链
餐饮与超市的融合是盒马鲜生颠覆传统零售业的法宝,这种融合业态满足了用户随买随吃的一站式体验。需要用餐的消费者可以近距离自行挑选食材,新鲜品质和卫生情况得以保证,已经在超市内购买了生鲜的顾客顺便用餐也顺理成章;无需就餐的消费者作为旁观者,也更容易对超市食材质量更加信赖,进而推动消费。
对于这些零售综合体来说,餐饮不单是体验中心,更是流量中心。盒马鲜生改变了传统超市、卖场的品类组合原则,使整体的品类组合更浅且更加扁平。它们不提供简单商品,而更多是把以往家庭完成的事情放到店里完成,为顾客提供可以直接食用的成品、半成品,改变了传统超市的商品结构,也把传统的厨房场景搬到店内,把消费留在了店内。
除了专注于“吃”场景的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世纪联华“鲸选未来店”、上品折扣“上品+”……等销售空间也都集中了多元场景,餐饮、科技、家居、书店等无一缺席。
场景搭配带来1+1>2的效果,而价值聚合也进入了新零售的视野。盒马生鲜创始人侯毅指出,盒马模式的核心就是依据新消费环境,重构新消费价值观。基于当前消费的需求特点,它们重新设计了一套包含“新鲜一刻”、“所想即所得”、“一站式购物模式”、“让吃变得快乐,让做饭变成一种娱乐”四个组成部分的消费价值观,并贯彻进店。通过构造价值观,盒马鲜生让对这份价值感认同的消费者更加依赖自己提供的服务,增强了留客能力。
与此类似,专注潮流的YOHO!以潮流时尚为主题打造的“YOHOSTORE”几乎在单一空间内汇聚了与其相关的所有场景和共同价值。在YOHO!STORE,大部分的品牌被以品类和风格来进行货架划分而不以单店形式出现,个别品牌会根据潮流风向和生意逻辑设立独立店中店但数量极少。此外,YOHO!STORE划出了很大一块面积给品牌提供服务和活动的空间。一方面,品牌会提供类似球鞋清洗、潮流课堂、理发造型等潮流服务;另一方面,也会有艺术展、品牌展和livehouse等活动不定期举办。这些同类场景和价值的集合对潮流人士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差异化、场景化、价值化、社交化、便利化……在零售渠道观察看来,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玩法背后的逻辑都是:锁住消费者,新零售的护城河里才有水。
供应链没插上翅膀,风口再高你也容易掉下来
前端万店大战,后端的供应链也要跟得上节奏。
无人值守货架很火,但猩便利CEO司江华认为“一个货架加几袋零食”就入局追风口是妥妥的炮灰思路。“当体量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发现壁垒很高,风口没那么好追。”
在诸侯瓜分中原后,决定谁能笑到最后的是强大的基本功。除了数据驱动,还需要供应链能力、运营能力、商品研发等能力。
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对零售渠道观察表示,后端运营是玩好无人值守货架的保障,包括货损、供应链和流量转化在内的种种保障都缺一不可。有一环没有做好,都是在给自己挖坑。
哈米科技创始人赵文强曾指出,无人值守货架行业的设仓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理论上,一个仓在它覆盖半径内的客户密度越高,成本效率就越好。但现实是半径内客户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可能很分散,如何去搭建一个动态的仓配模型,让成本效率尽量最大化才是竞争的核心壁垒。这就对企业的大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