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集采式Costco入华凸显三大尴尬
此次所购的新秀丽子母拉杆箱价格远低于免税店和任何一家美国本土卖场
那么假设Costco后续同样开始本土化采买策略,将遇到什么阻力?
时间成本。由于入华时间晚,寻找合作供应商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又要保障其产品品质达到Costco的入驻标准并控制在行业实体零售,甚至电商零售价格水平线以下,难度并不小。
沃尔玛的阻击。沃尔玛入华超过21年,且拥有大量供应商资源,同时又是京东的股东之一。而眼下,中国大陆能够拥有大批量自营采买能力的电商和实体公司,都刚好处在同一阵营。尽管阿里巴巴完全具备这个潜力,且作为Costco的合作方,零售通产品从理论上看可以助推其一臂之力。但至少当下沃尔玛和京东的联合将会对Costco造成不少的压力。
更多的敌人。若Costco成功转型本土化运作,随着中国中产阶级消费群体数量的急剧暴涨,国内大中型外资、合资以及本土商超将迎来最大的挑战。腾讯、阿里的电商平台必然也将加入到一场史无前例的商超乱战中。强龙与地头蛇在中国大陆的交锋结果在历史上历历在目,这是Costco所难以承受也不愿意看到的。
第三座大山:会员费怎么收?
Costco之所以入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登陆天猫国际后Costco的销售业绩远远的超出了其企业战略层的预期设想。
如果说天猫国际单店就创造了3家以上实体店的业绩给了COSTCO入华的强心针,倒不如说是天猫采取这种无门槛消费的试水模式给Costco的中国消费者吃了伟哥——众所周知,会员制wholesale超市购买优惠商品是需要缴纳高额的会费,而Costco几乎是全同行竞品中会费最高的,但在天猫上消费者不需要花一分钱。
举例,最新2017年6月1日调整后的Costco会费明细,基础会员年费为60美元(折合发稿时391.8元人民币),而更高级拥有年度消费2%最高返现750美元的执行会员年费为120美元(折合发稿时783.6元人民币)。
最新财报显示,Costco利润下降5.7%间接导致今年全球会员资费上浮调整
换言之,想要在Costco真正买到便宜货,是必须依靠会员卡且基于大批量消费的基础上才能达成的。但北美的经验和成功的秘诀是建立在已经树立起数十年的口碑,消费者开着皮卡去Costco一买就是一个几百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今时今日初入中国大陆就沿用这种高门槛的结果显然不会太好看,但根据最新财报显示2016年Costco的年营收298.6亿,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会费的收入。若实体沿用天猫模式采取降低门槛,甚至0门槛的方式显然会对Costco会造成直接利润的损失,这显然是这家上市公司和全球其他地区消费者所不要愿意看到的,但若通过高扣点以牺牲价格优势为代价,那么又无法对电商平台和传统商场形式口碑优势,相信这将是眼下Costco最头疼的一个问题。
资料显示,北美地区Costco高粘性顾客续费率高达91%
关于会费,更令Costco头大的问题来自于此前获得入华底气的电商平台。朱思码记于早些时候连线了Costco台湾方面,其相关负责人称在入驻天猫国际前,阿里就方面就已经介绍了其门店代购产品于淘宝网销售总量和金额的相关数据。
如同优衣库早年电商团队一样,同为7个人的Costco电商团队正是基于阿里的大数据支持为后续天猫国际旗舰店的爆款坚果、网红蔓越莓干迈出了第一步。如果非要说此前Costco专出爆款,不如说是天猫国际的小二们帮了台湾人大忙。
然而当这次实体门店真正进入中国时,淘宝网的代购或将成为Costco会费收入的拦路虎。早年宜家家居在中国国内门店尚未扩张时,淘宝网的各地宜家家居代购商家一度称雄类目TOP榜,但宜家毕竟免费会员,基于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的家居类目且当前门店数量激增完全不需要担心代购对其业务造成的冲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