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集采式Costco入华凸显三大尴尬
2014年10月,美国第二大连锁超市集团Costco登录天猫国际,以海外旗舰店形式试水中国跨境电商。
2016年1月23日,Costco授权店登陆武汉,试水线下零售。
2017年9月8日,Costco宣布首家实体店入沪,并确定了入华计划后第一间实体店开业时间表。
2017年9月13日,Costco登陆天猫商城开设第一家本土旗舰店。
自1996年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店登录深圳以来,后知后觉如当年麦当劳般痛失中国市场先机的Costco一直按兵不动,入华计划被无限期搁浅。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期间,一度对华策略表现谨慎的Costco方面与阿里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当年10月登录天猫国际,首家跨境旗舰店开业3天仅坚果一项就卖出超过3吨。
该案例后续成了次年达沃斯论坛上马云与查理罗斯关于中美贸易问题激烈交锋中的重要论据。根据天猫国际总经理奥文2017年年初复盘2016年平台14家店铺过亿美元销售额的名单中,Costco名列榜单TOP。
Costco最大的竞争对手——入华21年之久沃尔玛却在近年来遭遇关店潮:2012年关店5家,2013年15家,2014年16家,2015年1家,2016年13家,同时其近3年来新门店增设数量则不到100家。
另一方面,沃尔玛旗下专注中国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市场,同切会员制仓储式批发超市的山姆店过去21年间仅开了13家门店。虽然2015年控股的1号店,但2016年6月20日1号店被京东以95亿美元收购并在后续纳入其物流体系,2017年9月12日京东商城官方确认1号店即将纳入京东联合采购、供应链与POP平台体系,彻底双平台打通。曾经的野心勃勃的“网上沃尔玛”,最终还是成为了京东发力快销品的嫁衣。
也是小试电商的傲人业绩和国内业界的超高人气给了Costco入华的动力,亦或是眼下竞争对手的颓势给了这位北美零售榜眼来华一战的勇气,雷军公开点赞的Costco这次终于是来了。
然而这一切看似水到渠成的背后,Costco于1996-2014年间整整18年来所担心的问题至今仍未能彻底消除。陌生的中国市场除了正向端庞大的市场与消费力外,负向端潜藏商业领域上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来自中美两国间巨大的差异是其眼下前进道路上最致命的威胁。
水土不服是所有洋品牌自古以来的通病,即便是曾经被誉为洋品牌本土化运作样本案例的KFC,最终也难逃百胜中国区业务被阿里“降伏”的命运。
Costco入沪在即,面前至少还得翻过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选址朱思码记团队成员早前探访了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Costco某实体门店,以该店为例,其区位距离州府凤凰城155公里,距离该州第二大城市图森市区超过30公里。而放眼北美其他地区,乃至亚洲区总部所在地——台北内湖店,其区位无一例外位于高速路、机场附近,远离市中心。
有消息称,上海首家Costco选址位于毗邻浦东机场的川沙迪斯尼,距离市区约1小时以上的车程,这似乎符合了Costco在全球其他地区选址的策略。
一行人在前往Costco的Highway途中
那么如此区位基于何种考虑?
因为Costco并非一般零售商超,其核心关键词:仓储、批发,意味着该类型商超是基于低频、批量采购、高客单消费的中产阶级家庭而设计的。远离市区,临近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的优势在于其提升物流周转效率和降低地租成本的双重考虑,而同样采用此种模式的还有宜家家居。
不过这样的布局会在中国存在什么问题?
在中国大陆绝大部分的中、大型商超选址位于闹市区、居民楼3-5公里范围内,而最后1公里内则有便利店与社区店完成覆盖,市中心商业区与住宅区的分界十分模糊,因此在人流高密集度和区位近的优势下保证了中国城市传统商超与便利店的高频消费。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