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 加快传统专业市场集聚区

时间:2017-09-13 10:31:50 点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郑小碧

条评论打印收藏

跨境电商模式初始物流成本过大且稳定性差。由于各国间政策差异较大,因此跨境电商很难像内贸电商一样,通过自建物流的方式解决物流问题。跨境电商物流周期较长,到美国和欧洲一般要7—15天,到南美、巴西、俄罗斯需要的时间则更长(25—35天)。跨境物流存在的时效投递不稳定、收货时间波动大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专业市场集聚区内主要开展小额商品贸易的经营户的物流成本。

推进“市场采购”与“跨境电商”

双轮驱动

针对上述挑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推进传统专业市场集聚区与跨境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

推动集聚区跨境电商界面衔接和价值共创。针对集聚区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哑铃型”结构的三层割裂现状,切忌一刀切,应根据市场集聚区的实际条件,积极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平台、数据平台、金融支付平台等中间层,构建立体化智慧型的价值共创型跨境电子商务体系。

推进“市场采购”与“跨境电商”双轮驱动。充分借鉴已在浙江义乌、海宁和江苏海门叠石桥等八地推广实施的“市场采购”贸易在通关、退税、结汇、工商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创新专业市场集聚区跨境电子商务通关、退税与结汇方式,将专业市场集聚区打造成为线上虚拟仓库与线下实体仓库及物流集散中心相结合的“市场采购”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推进“O2O+网贸馆+海外仓+在线支付”场景置换。专业市场集聚区必须从传统的三现(现场、现货、现金)交易和国际营销场景,置换为线下与线上立体交互的O2O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场景。将商品浏览、下订单、购买、支付、交货以及退货等所有流程无缝整合到跨境电子商务体系内,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设立针对不同专业市场的“网贸馆”,积极建设“海外仓”,推行在线支付,构建经营户、货源、物流、支付的O2O国际贸易场景,降低贸易成本,优化用户物流体验,实现专业市场集聚区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买全球、卖全球”。

推动境外品牌化营销助力“网上丝路”。在“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设立电商运营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依托电商平台运营销售,在大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品牌产品营销中心,并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知名大型电商平台和运营商合作,推进专业市场集聚区跨境电商贸易的本土化合作及品牌的国际化推广。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关键字: 跨境电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