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从线上到线下 阿里巴巴和京东接下来还要比拼什么?

时间:2017-09-08 10:30:26 点击:
来源:RET睿意德 作者:Han

条评论打印收藏

基础设施方面,1951年东京的羽田国际机场竣工。日本第一个特快列车开始在东京新宿运营。交通的发展加速了地产的溢出效应,东京城市圈越来越大,就如同纽约一样。公路的便利让沃尔玛等大卖场开始大规模扩张,日本的大荣超市等业态开始扩张,日本人学习美国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因为美国的超市诞生可是经历了50年的变迁。

但无论如何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使得日本民众纷纷过上了朝思暮想的美式生活,人们崇尚越大越好,东西越买越多,越卖越贵,房子一直在涨,财富效益不断涌现,而此时的日本的老年人比例占5%-6%(这个数字和后面的老龄化形成鲜明对比,2004年日本的老年人比例占到了20%,预计在2034年达到30%)。之后80年代日本又掀起了奢侈品的狂热。纷纷出国和在境内购买奢侈品,物质极大丰富之后,人们的物欲越来越膨胀。

再看二战后的美国,拥有私家车的户数占到了60%,私家车的普及成为了基础设施,让沃尔玛可以在郊区开Big Box,大规模运货车和大量私家车涌向郊区的大卖场。同时最低工资法案出台,城市内早已成熟的街角杂货店业态无法承受高额的人工成本,美国的杂货店从40年代开始,逐渐将年轻的店员,变成了退休妇女,再由于70年代条形码的普及,杂货店直接取消了店员,只设置结账收银员,于是便利店的雏形开始出现。

由于便利店的效率提升,价格降低,百货店无法和拥有咄咄逼人的价格和极度方便的便利店相抗衡,百货公司开始定位中高端消费,巨大的消费市场和财富效益,让欧洲的奢侈品LV,Prada等品牌大规模登陆美国,成立于1941年的Coach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这也为后面的轻奢策略奠定了基础。

美国和日本在消费升级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消费的升级让美国的业态更加丰富,第一家购物中心也于1954年在底特律开业,容纳了1000家门店。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的普及,使得商业地产的价值凸显,下一年,麦当劳开始连锁营业。美国的大众消费开始掀起廉价文化。

而廉价文化是建立在效率的提升,包括生产效率和营运效率。廉价文化下的业态是城市内的连锁超市,连锁便利店,连锁餐饮,和郊区的大卖场。而百货则更加定位精英阶层。这是20年代-70年代美国零售业态发生的改变,至今都在稳定发展着,唯一的变化是集中度越来越高,梅西和西尔斯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沃尔玛也效率越来越高,这其中淘汰了效率较低的伍尔沃斯(自选模式和收款机的开拓者,但是因价格相比沃尔玛无优势而逐渐衰退)。出现的挑战者都是商业模式创新的Costco等更便宜的竞争者。只是这些业态无一不受到地产和交通的制约。

但是直到Amazon的出现,才打破了地产的界限和消费者阶层的划分。

反观日本,类似的业态演变也在发生。到了七十年代,日本的超市代表大荣曾经在1972年销售额超过了三越百货,曾经也是非常轰动的新闻。让人们看到了杂货商品的巨大市场,大众消费和廉价文化成为兴起。百货店的业态开始并不是主流,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增加超市的效率(就如同现今阿里巴巴和京东在思考如何占领日用百货和生鲜市场一样)。

美国的沃尔玛似乎是一个好案例,但是是建立在私家车渗透率极高和公路效率极高的基础设施之上,这真的适合日本吗?直到日本第一家7-11的开业,这发生在1974年。现在连锁便利店的销售额远远超过百货,成为了日本最典型的业态。因为日本拥有着美国没有的:城市密度。

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什么都要做便利店?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电商 ,互联网, 便利店, 京东, 阿里巴巴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