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业要转型升级 背后的生意逻辑才是关键
然而,由于上述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导致高端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偏高,而目标消费群体不仅人数较少,且分散各处,不利于销售、配送阶段的供应链整合,因此末端销售价格也水涨船高,相关企业收益不甚理想。如成立于2005年的多利农庄,曾是上海著名的有机蔬菜生产企业,现在却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
二、大规模集约化种植。
大规模集约化种植主要包括工厂化种植以及大规模流转土地种植两类。
工厂化种植的农产品主要为菌菇类(如金针菇、香菇、平菇、蘑菇、舞茸等)和绿叶蔬菜类。其中,菌菇类的金针菇、香菇和平菇收益较高。根据众兴菌业2016年年报数据,一个金针菇基地四期工程建成后年产量可达5万吨,平均每天100多吨,根据《2015-2016年度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2016年全国工厂化金针菇日产量为3022.41吨,也就是说,像众兴菌业这类日产量在100吨以上的工厂化种植企业,销量要至少在全国总销量的3.3%以上,收益才有保证。
因为金针菇本身保存时间较长,鲜菇在一定储运技术条件下的保存期可达15天左右,能够支撑种植基地扩大产品末端投放区域和长距离运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销售压力。但对于蘑菇、舞茸和绿叶蔬菜类来说,由于保存时间不长,目前的流通体系难以支持种植基地在短时间内完成产品销售,很多产品处于滞销状态,导致种植基地大多是亏损的。
另外一类是大规模流转土地种植,流转土地面积一般在1000亩以上,种植作物主要为粮食作物、葱姜蒜和水果。粮食作物由于附加值低,只有在国家政策保护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稳定收益,然而在2016年,国家率先对玉米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完全放开了对玉米的价格保护,使其完全暴露于国外廉价玉米的冲击之下,导致国内种植基地的产品滞销。
对于其他粮食作物而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未雨绸缪,增强抗风险能力。葱姜蒜则有大小年之分,每年的市场行情不稳定,投资收益也有风险。水果主要集中在蓝莓、樱桃、无花果等品类,本身保存和储运难度大,再加上高价格只能针对特定目标消费群体销售,同样面临目标市场分散,从原产地到C端消费者的链路难以打通的问题,投资效果同样是回报不高。
三、生鲜电商平台
生鲜电商平台分为B2C和B2B两类,其运营方式都是从代卖商处购得产品而后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向C端客户或者B端(社区水果店)销售。由于他们没有足够的体量支撑,所以无法获得上下游交易的差价。再加上被资本逐利的心态捆绑,一味地追求用户量、配送时效和拓展区域,忽略了集约化和高效率才是供应链运营的本质,直接导致了生鲜电商们在这个万亿级市场中持续无法盈利。
从资金来源来说,以往对农业产业投资的多为传统企业家、房地产商和煤矿经营者等对农业和农村有情怀的人,对现代农业的专注度、判断力,以及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有所欠缺。这也是导致农业投资回报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怎么做才能破局?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虽然农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因为大规模集中连片土地流转难度较大,优质农产品生产要素成本较高,覆盖全国或区域的销售供应链难以打通等种种问题,投资收益差强人意,一不小心就掉坑里。
只有先从土地流转到销售通路对农业全链条进行优化和提升,深度整合产业内外各项资源,消除农业以往在经营上的弊端,才能真正享受到农业大发展带来的红利。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