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业要转型升级 背后的生意逻辑才是关键
2013年开始的垂直领域电商热潮,把一批农业和生鲜领域的互联网平台推到台前,但到目前为止,能够存活下来并真正赢利的农业和生鲜平台寥寥无几,这个行业症结到底在哪里?驭财投资创始合伙人万晓文在文中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狂砸数十亿,为什么捧不出一个赚钱的项目?
当社会经历了近二十年的互联网创业热潮后,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已惠及千家万户,而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和冲击也显而易见。自2005年起步的农业领域投资加上2013年开始的垂直领域电商热潮,把一批农业和生鲜领域的互联网平台推到台前,B2C模式的易果和天天果园,B2B模式的果乐乐和果然优,高端农产品生产的多利农庄等都试着去改变和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
但是,由于许多传统企业尝试进行“互联网+”模式往往会陷入两个极端,要么流于形式,简单的做面向C端的网站或开个网店;要么就矫枉过正,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做起了行业级或区域级的平台,但忽视了平台的建立基础。
由于没有把握转型所需的行业逻辑和互联网的工具本质,在这两个极端尝试的企业大多成了先烈,而许多其他传统企业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生鲜行业亦是如此,纵使各路资本疯狂砸了数十亿资金,也难捧出一家赚钱的大农业项目。其实,并不是时代不好、也不是行业不好,而是社会缺乏既懂实体产业又精通互联网玩法的人才来辅佐全行业进行转型。
二、如何把握转型风向标?
未来的二十年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而自2015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战略对于许多传统企业来说是必须要把握住的机会,此刻的转型将为2020年后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而我们在过去两年做转型咨询的过程中也逐步总结出了传统企业转型的两个思路即:一、有足够行业影响力及产业基础的企业可以尝试平台化转型;二、有较高技术壁垒的企业需要进行持续的专业化升级,以成为行业平台的优选供应商。
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互联网必将回归工具的本质,来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和大数据化升级。这个过程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整个“产-供-销”体系的重组,而对传统行业来说是价值链的解构和重新整合。
整个社会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从需求侧出发,也就是在B2C环节,随后再沿着产业链逐渐向上游推进,方式就是行业平台化企业带领下的企业专业化升级。目前,在快消品领域的B2C环节平台化已经成型,耐消品和生鲜等易损品领域的B2C环节平台化转型正在进行,更多价值链上游领域的平台化进程还处于萌芽状态。
我们踏实的进行了价值链分析,从最下游开始将价值链切割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内部是一个有机的运营整体,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两点:一、单元内部各环节之间必需是一一对应关系;二、单元内部的运营环节不超过五个。随后由每个单元形成的平台化企业来带领专业化企业进行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的升级,从而打造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供给侧结构。
三、行业本身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过去十几年来,农业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一、高端农产品种植及销售。
随着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的关注与诉求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概念被热捧,农产品追溯和土壤修复技术应运而生,也自然而然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其中。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