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成本不占优势的无人超市 智能系统会是最大价值?

时间:2017-08-15 09:43:30 点击:
来源:亿欧 作者:师天浩

条评论打印收藏

近期,随着缤果盒子、蚂蚁金服的“淘咖啡”进入运营阶段,及各种品牌的无人超市的相继出现,2017年下半年国内无人超市、无人零售成为新一波风口。然而,经过实体调查发现,无人超市备受瞩目的低成本优势似乎并不存在,甚至部分商品价格还高于有人商超。据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京城首家无人超市发现,抽测的10种商品全部比永辉大卖场要贵,部分商品在价格上也没有优势。

其实,就在无人超市出现之后,思考前期投入、后期维护及发展中不确定性带来的经验成本等因素,成本优势论本身就备受质疑。在传统零售业中人工成本的占比极其有限,例如连锁商店7-Eleven,其人工成本仅占总营收的1.8%,仅仅是节省人工成本这一条并不能普遍的降低无人超市产品的售价,除非各入局创业者愿意补贴。那阿里、京东等巨头纷纷入局无人超市,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无人超市火爆:巨头入局意在沛公?

只需扫码进店或者刷脸,用户和虚拟账户绑定之后,进入无人超市,拿完商品系统直接扣费或者掏出手机支付即可离开,在无人的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消费行为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整个过程听起来科技感十足,在黑科技不断改造我们周边生活的背景下,无人超市概念风生水起。不仅巨头们纷纷表示入局,各路资本也开始寻找创投目标,一场围绕无人超市的竞争激烈开启。

近日,淘咖啡在杭州登场,无人超市缤果盒子如今已完成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将和马云联手,未来准备在全国开设10万家无人便利店,刘强东表示要在全国大量开设京东无人超市。北上广各地背景不同的无人超市新军们也纷纷出现,在创新项目乏善可陈的2017年,无人超市接过共享单车的火热势头。

随着无人超市概念带来的新奇感逐渐消失,质疑声音随之而起。首先,无人超市并没有解决零售业的真正痛点,SKU商品的丰富性、价格问题等。其次,大部分吃瓜群众对超市内有没有人并不怎么关心,除了个别喜欢体验新鲜事物的消费者,无人超市并没有触动普通用户的痛点。最后,无人超市并没有和传统的便利店产生差异化,用户抛弃传统便利店选择无人超市消费动力不足。

发展至今,无人超市主要分为:开放式货架、半开放式货架、全封闭式货架三类无人便利店模式。

开放式货架成本最低,技术壁垒最低;该类型早在2015年6月就已出现,北京全时便利店和杭州华润万家便利店各选择一家门店试运营无人便利店,当天没有任何收银员,顾客购物付款全靠自助,可以用现金(不找零)或者支付宝付款。由于这种类型防盗措施简陋,缺点就在于丢失率较高,运营期间,华润万家的便利店一天亏损了3000元,因此这一模式很快沉寂。

半开放式货架运用RFID或计算机视觉,后者识别准确率低于RFID;这一类最早由Amazon Go为代表,国内缤果盒子、蚂蚁金服的“淘咖啡”大多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更为折中,通过大量的黑科技加持,应用到软件、硬件、芯片、IOT、大数据等技术,对于降低被盗率有很高提升。然而由于RFID标签成本在0.3-1元,整体运营上成本优势并不太高,加之仍存在一定的丢失率,整体而言是折中的模式。

全封闭式货架丢损率最低,但顾客无法亲自挑选商品。这种模式,是将无人售货机放大化,通过多个全封闭的大型无人售货机实现无人超市模式。防盗率上来说是三种形式最有优势,但无人售货机的局限性,在SKU上被大大限制,服务体验最差。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关键字: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