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再生变:多地叫停投放
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主要的资金的来源还是来自于VC。目前来看在海外的少量投放更像是在“讲故事”,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融资乃至以后在国外上市。
一些小型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开始把业务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在政策空白的地区加大投放力度,是在夹缝中获得生存空间的唯一路径。
但有了大城市的前车之鉴,小城市对共享单车并不友好。永安行在济南、淄博推广时就曾被地方政府叫停;酷骑在烟台投放的单车也曾被被强制下架。根据《财经天下》报道,很多城市已经采取“准入制”,只有符合要求的企业才能进入,还有些城市采用类似公共自行车的招标方式,与进入企业签独家。3小公司为未来:要么卖掉要么死亡?
在摩拜和ofo相继完成新一轮融资后,竞争向头部聚拢的特征正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同一时间,一些小公司已经开始退场——今年6月,正式运营仅5个月的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市场。另一家公司3Vbike也发布公告称,因为大量单车被盗最终停运,宣布倒闭。
在腾讯和阿里巴巴不断加持的情况下,摩拜和ofo的竞争也正变得越来越像一场代理人战争,这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合并可能的猜想。
“就目前来看,还是两家并存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一些。两家目前的资金体量和市场份额都很大,短期内小的玩家会很难生存下去。”ofo的投资方,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统计,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接近1500万辆,而摩拜和ofo两家占据了其中的八成。
一些观点认为,在存量监管正式开始之后,摩拜和ofo先前积攒的优势会表露的更加明显,这也会加速小玩家的离场,并购或是退场成了为数不多的两个选择。
“那些小公司都太小了。现在ofo和摩拜每天都在2000万单左右吧,而下面的第三、第四名只有100万单左右,不到整个第一、第二名的5%,再靠后的公司订单量就更小了,那并购就没有任何价值。”在被问及巨头并购可能性时,朱啸虎回应称。
摩拜和ofo依靠数十亿美金的融资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而更多公司依然停留在A轮、B轮,关于他们的未来,市场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