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是否会重演共享单车之悲剧?
这样一批在技术和模式上高度同质化的企业接下来会在哪方面竞争呢?
必然是商品的吸引力。大概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依赖供应链资源,在商品品类上作出创新,如EasyGo、EATBOX主打进口食品。二是借助资本的介入,以价格战和补贴战抢用户,缤果盒子声称商品比品牌连锁便利店要便宜5%上下,而且为新注册用户提供60元的消费补贴。价格战之下商品毛利被进一步压缩,无人便利店在租金和人工上节省出来的成本优势便不复存在。
至于技术的另一条路径———亚马逊GO和阿里“淘咖啡”所使用的机器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算法、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均为当下最热门前沿的技术,研发费用不菲且短期内难以落地,门槛之高绝非一家创业型企业在三五年内可以克服的。而一旦巨头在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中小型企业被洗牌也是迟早的事。
创业者慎入的第三个原因是,无人便利店仍存在安全漏洞,只是因为目前的投放量较少而没有暴露出逃单、破坏等行为,一旦无人便利店的“盒子”像共享单车一样遍布小区,谁能保证一些共享单车企业“被偷光而停运”的悲剧不会在这些“盒子”身上重演呢。
笔者并非不看好无人便利店,事实上无人便利店中运用的技术对现有零售均有启发,但在这些技术成熟之前,创业者们一窝蜂地涌入只会导致技术革命尚未成功、“盒子”却已泛滥成灾。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