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商店火了 但零售新的增长点并不在那里?
150家合计:3千万(=20万X150)。
现在我们知道,这3千万还有个小名,叫“明流”。创造“明流”,还得靠有偿劳动。有偿劳动也有个小名,叫“暗流”。“明流”和“暗流”之间,有个比例。
比例是多少?
直接借用例一的结果,1比7,显然不符合我们的“最低成本分析法”。如果把比例降到1比1,应该说的过去,毕竟要进货、运货、盘点等,花的人工确实不少。这样,有偿劳动的费用也是3千万。
“明流+暗流”合计为:6千万。
在此,还想特别强调一下。明流,也叫“摸得着”的成本或许还可以通过售卖,挽救回来。而暗流,也叫“摸不着”的成本将会以“无用工时”形式浪费掉。恐怖的是,“无用工时”来自企业销售利润,它的此消彼长,直接决定盈利高低。
例一价签管理的结果,是百万级别,例二“仓有柜无”的结果,是千万级别。
下面我们来看例三。
例3:临期30天商品成本
临期30天商品是指:从已过期到还有30天过期的所有商品。上表中3、4行显示的就是这个数据:
卖场一,临期30天+过期商品的单品数为302,占整个单品数的1.81%,金额为217,653。
其中:1-30天内将过期的单品数为171,金额为69,389。
已过期的商品单品数为131,金额为148,264。
卖场二的临期30天商品成本远远高于卖场一,对于“最低成本分析法”而言,已没有意义,所以在此也就不罗列了。
当然,有读者会说,我也见过超低折扣的临期促销啊,多少能回点本。所以,在满足“最低成本分析法”的前提下(也是为了能够直接借用例二的计算结果,让我偷点懒,呵呵),我们将“临期30天商品”成本降低到20万/店。
150家合计:3千万(=20万X150)。
在这里,我们同样按1:1计算有偿劳动费用,得到的结果3千万。
临期30天商品成本(明流+暗流)合计,也是6千万。
三个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将上述结果简单叠加,其金额轻松过亿。
这三个例子还告诉了我们以下4点:
1、零售实体店某些管理操作的劳动生产率不仅仅是低下问题,有时还是为负的问题。就好比,我们花钱请人打扫卫生,结果反而越打扫越脏一样。
2、真实浪费要远远高于以上结果。因为三个例子中,还没有将生鲜蔬果、鸡鸭鱼肉等商品的管理纳入计算。而生鲜商品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更是显而易见。
3、这三个例子还表明,既然有这么多工时在做“无用功”,那么目前零售实体企业人手严重缺乏,显然是个伪命题。
4、如果将上表中列出的其他内容(第五行开始)也考虑在内,“无用功”的占比还会大大提升。比如,SES定位盘存大数据显示,内仓库存均大于陈列库存。这意味,与商品内仓库存对应的现金流动缓慢,或者说宝贵的流动资金在内仓积压严重。
无论如何,以上三个例子中提到的成本,如果浪费了,最终变成零售价格的一部分。如果节约了就是企业金矿!
实际工作中,许多零售企业高管员会提出许多疑问,比如:“目前ERP也有批量查询‘过临或临期’商品功能,再用SES,是否多此一举?”
没错,ERP可以告诉我们临期和过期商品的数量,可是不能告诉这些商品在哪。不知道在哪,怎么找?或者,又得花费多少人工去找?
产生类似疑问的根源在于,人们把信息化管理与数字信息化管理的概念混淆为一团。理解这两者异同,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