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高冷产业站上新风口
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支持下,冷链物流产业蕴含机遇,冷链物流需求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冷链物流市场将以2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发展,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700亿元。毫无疑问,冷链物流正在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热门产业。
A 需求激增将冷链物流推向风口
市场需求被激发,是推动冷链物流行业攀升至产业风口的主要因素。
据了解,冷链物流是生鲜商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但因为起步较晚、桎梏太多、投资巨大,国内的冷链物流行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在20%上下,而美、日则分别达到90%、98%。我国物流损腐率超过10%,国际水平则在5%上下。
仅仅从国内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就可窥豹一斑。
我国是农业大国,果蔬产业在国内仅次于粮食,其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果品年产量占世界果品总产量的13%,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蔬菜年产量占世界蔬菜总产量的40%。
但是如此诱人的“花”并没能结出可人的“果”。因为国内果蔬产业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采收设施落后,尤其是果蔬流通环节没能做好“温控”,果蔬采后腐损严重。据有关部门的估算,国内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1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而冷链物流跟不上也直接导致国内果蔬出口价格因质量问题明显低于进口价格,使我国在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处于劣势。
国内的冷库建设尽管速度非常快,2016年国内冷库总容量已经超过1亿立方米,可存储近5000万吨商品,但功能较为单一,与成熟健全市场相比相去甚远。总体而言,国内的冷库缺口依然很大。
差距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机遇。据专门研究和考察全球冷藏食品供应链市场的一些美国专家估计,2017年,国内食品年供应量总额大约在6500亿美元,到2020年将超过80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在19%。纵使仅按综合冷链流通率20%计算,仅食品冷链物流一项就会超过万亿元。
此外,生鲜电商的发展也对冷链物流行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的数据,2015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60亿元,并将在2017年突破1000亿元。而在餐饮外卖、食材配送、生鲜社区、超市便利店等领域,O2O业务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这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持续壮大的经济发展规模、庞大的市场和对生鲜商品的旺盛需求,势必会把整个冷链物流行业推到风口上。
B 政策落地催动行业迅猛发展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离不开政策的推动。
梳理了近几年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年-2020年)》。《规划》指出,要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南菜北运”和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形成重点品种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提升批发市场等重要节点的冷链设施水平,完善冷链物流网络。
2016年6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其中,将山东、河南、重庆、宁波、新疆、河北、广东、四川、青海、宁夏等10个地区列为示范省市,对相关冷链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同年,发改委编制的《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交通物流企业,规划建设危险品、冷链等专业化物流设施设备,完善冷链运输服务规范,实现全程不断链。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