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背后 马云的野心在于“消灭”还是“替代”?
2017年7月注定将是中国零售业史上重要的转折点。7月8日,马云的无人超市“淘咖啡”正式落户杭州。扫码进店,东西拿了就走,与之前媒体曝光的场景一模一样。
在此之前的7月1日,上海第一家无人超市落地,24小时营业,没有一个员工;7月2日,深圳实现自动收银,全程再无收银员。
没错,一场“消灭收银员、消灭导购员、消灭服务员”的革命,就这样浩浩荡荡开始了。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
无人超市并不是阿里首创,亚马逊早已开了先河。不过,在6月16日亚马逊宣布收购全食超市之时,这笔价值137亿美元的交易在美国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对中国零售业来说,马云已经提出的新零售战略早已听得耳朵起了茧。
2016年10月,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正式提出了“新零售”。新零售是什么呢?到今天,我们提到关于它最多的依然是“线上线下”结合。所以“淘咖啡”无人超市一开业,“新零售”三个字马上从大家脑海里蹦了出来。
1、连宗庆后都加入了
互联网巨头历来是风向标。事实上,传统零售也十分关注无人便利店。继欧尚、大润发之后,连锁巨头沃尔玛也在6月初推出了自助杂货售卖亭,而北京居然之家也将于今年7月开出无人便利店EAT BOX,乳业大佬伊利也计划在2000多个社区内推广和深兰科技合作推出的无人便利微店。
不过,这都不如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和深兰科技签订的“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 Go无人店协议来的让人震惊。
大家应该还记忆深刻,就在去年底的央视《对话》栏目上,宗庆后还怒怼马云的新零售是胡说八道,把实体经济搞得乱七八糟。如今局势却出现戏剧性转折。
作为快消界的宗师级人物,宗庆后也曾尝试各种多元化业务布局零售业,但那些不是夭折便是以失败告终。从其娃欧商场的失败经验看,娃哈哈虽然做到中国最大饮料帝国,但走的却是经销商路线,并不具备现代零售基因。
但近年来,无论是线下传统零售业还是线上电商都面临着不小的发展困境,降低成本、保持利润增长、寻求创新的发展路径,成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零售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本以为如此水火不容的两位大佬会在各自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然而,哇哈哈6月底宣布和阿里巴巴扶持的深兰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让人大跌眼镜。从此,哇哈哈正式从传统快消企业进军无人零售领域。看来,宗庆后已经放下曾经的“零售业的傲慢”,开始拥抱新零售变革。
深兰科技自主研发的Take Go是陈海波的心血之作,Take go无人智能购物系统,应用了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生物识别、生物支付等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技术。
与亚马逊Amazon Go相比,Take Go采用的是人自身的手脉识别,扫手就能进店。不需要像Amazon Go安装APP,进店和出店时都得扫一下。
“娃哈哈目前有7000个经销商,如果每个经销商拿10台自动售货机的话,就是7万台,用售货机代替门店,可以减少人工工资、店铺成本、运输成本等,这对经销商和消费者是双赢。”
由此看来,传统和电商布局新型零售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2、新零售,不止于无人超市
如果说2016年的风口是共享单车,今年,无人超市应该是最火的那个。
6月底,阿里巴巴推出的“无人超市”计划一公布,立刻点燃了A股二级市场。阿里无人超市概念股汇纳科技、远望谷、新开普、神思电子、科蓝软件、民德电子、远方光电,都纷纷涨停。可见今年资本市场对于“无人超市”的期待之高。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