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会消亡吗?盒马鲜生30分钟送达只是起点
便利店(含小超市)会消亡,这里的消亡,不是完全消失,而是便利店数量减少80%。
本文首先分析解读便利店业态,分解便利店类型和购物场景。然后解读盒马鲜生,推导未来零售生态。
一、解读便利店
便利店(含小超市)的核心在“便利”二字,便利店牺牲了商品丰富度,牺牲了价格实惠性,距离顾客更近,以实现方便特性。大卖场与便利店相反,它距离消费者更远,牺牲了便利性,在商品丰富度和实惠价格方面优于便利店。
便利店和大卖场是最主流的快消零售业态,但他们不是完美的零售业态,大卖场不够便利,便利店商品不够丰富实惠。代替大卖场和便利店的下一代主流零售业态,应该同时兼备便利、丰富和实惠(高效),它比便利店更便利,比大卖场更丰富和实惠。
便利店按模式分为日式便利店和小超市,按位置分为干道便利店,社区便利店,校园便利店等。
个体小超市每天销售3000元就能盈利,而日式便利店每天必须销售7000元以上才可能盈亏平衡。日式便利店形象好,位置好,但投资和运营成本远高于小超市,只有更高利润率,日式便利店才能盈亏平衡。所以日式便利店用形象和服务做背书,引入鲜食和自有品牌,实现更高利润率。
便利店的需求场景分为两类,一种是顾客主动到目标便利店购物,社区型便利店满足的这类需求较多,另一种是顾客没有明确目标,路过便利店时顺便购物,干道型便利店满足这类需求较多。本文把第一种场景叫目标购物,第二种场景叫随机购物。
快送模式要代替便利店,必须要在便利性上强于便利店,并且分别满足目标购物和随机购物两大场景,只有这样,才能淘汰80%以上的便利店。
二、解读盒马鲜生
盒马鲜生最大特点是线上单量超过线下,每天单店线上数千单,线上高单量的原因如下:
引流能力强:盒马门店只能用APP支付,门店有专人推广引导,逐步把线下顾客引导到线上,加深顾客对盒马的印象,线上购物(生鲜食品类)和线下购物(超市购物)都成为顾客第一选择。盒马门店人流高于传统超市,说明把顾客引导到线上,并不会降低门店客流,反而相互促进,消费者既有线上购物需求,也有线下购物需求,不会因为有送货上门就不去线下购物。
门店背书能力强:盒马鲜生门店引入大海鲜和餐饮,帝王蟹、波士顿龙虾、现场海鲜餐饮提升了门店的档次,现场餐饮也解决了大海鲜耗损问题,门店的独特性为线上背书引流,筛选了顾客,结合商品丰富度提升了客单价,从而更容易支持配送成本。
商品体验:盒马鲜生数千平米卖场,90%以上的商品是食品,生鲜商品的齐全度超过上万平米的大卖场,能满足一站式“吃”的需求,生鲜商品包装化标准化销售,保障了商品体验。
送货快:门店只配送门店周围3公里,最快30分钟送达,绝大部分订单都在30分钟内送达,最慢也不会超过45分钟。盒马鲜生的ERP系统根据快送需求开发,硬件有传输履带、RF枪等,软硬件和组织流程是支持快送的基础。
总之,盒马鲜生单店线上订单多,是以上综合因素造就,以上单独的模块价值小,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发挥巨大威力。
之所以解读盒马鲜生线上单量,因为盒马线上服务,能满足消费者便利购物需求,打击到了便利店核心竞争力。
前文说过,便利店分为目标购物和随机购物两大场景,盒马鲜生对便利店目标购物的场景影响最大。从家到便利店购物,大部分人来回需要15分钟时间,如果在冬天、夏天、或者雨天等,出门成本更高。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