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各怀绝技 但难成主流?
互联网时代快节奏的生活,需要快节奏的服务支撑,电商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相辅相成。与线上电商相对的,无疑是受到冲击也在变革的线下店,如7-11、全家、罗森、美宜佳等。
新零售概念提出后,零售行业创新加速。伴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渗透,无人售货便利店的概念进入大众视野,分布在街头巷尾的实物也开始被发现。最先打响“无人便利店”概念的是亚马逊——2016年12月推出Amazon Go无人零售商店,它的推出有一定革命性,对国内外在零售小业态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深入,加上零售人不断认清商业的本质,商业已经进入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因此大多数人开始关注离消费者最近的业态——便利店。同时不断探索新技术如何赋能便利店,使之效率更高,服务体验最好,无人便利店于是应运而生。亿欧的使命是让科技更普惠;不断研究新技术、新理念如何高效赋能各个产业。此次亿欧盘点了目前国内外,共10家试水无人便利店市场的企业。
Amazon Go
2016年12月,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在西雅图开张了第一家无人零售便利店——Amazon Go。推出半年以来,国内外来自零售、AI、自动化行业的业内人士对关注良多。
Amazon Go主要运用目前市场上,已经较为成熟的机械视觉等一系列传感器和深度学习技术,来提升线下购物的新模式。它的最大卖点就在于消费者可以不用再排队结账。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成本过高以及技术的缺陷,Amazon Go目前难以实现大规模复制开店。在今年3月,亚马逊想要在海外开店,由于技术原因而推迟。
Take Go
据了解,今年2月份,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已经与深兰科技合作推出快猫无人值守便利店和“拿了就走,免现场结算”的take Go信用结算系统。今年6月25号,在深兰科技举办的“人工智能改变零售”峰会上,娃哈哈和深兰科技签订了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 Go无人店。
深兰科技作为Take go无人商店的研发企业,想将其主要分布在商场、医院、公园、学校、车站、企业工厂等地。Take Go系统主要运用卷积神经系统、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生物识别、生物支付等技术,它没有设置APP,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进店前需要进行静脉识别,直接购物,拿了就走、无需结账、自动扣款。但目前不可避免的是在付款后,手机会有提示,需要消费者确认付款。
缤果盒子
2016年8月,缤果盒子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项目测试,今年6月初,首家缤果盒子在上海成立,是一家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面积在15平方左右,两面为透明玻璃墙,它坐落于欧尚上海长阳店和欧尚总部的停车场附近,周边主要有四个居民区和一个休闲广场。缤果盒子产品隶属于中山宾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全新社区智能化项目,据悉,缤果盒子主要面向高档小区和高级写字楼,目的是为高端社区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鲜及便利服务。
缤果盒子的购物流程并不复杂,顾客进店需要扫描二维码,并且只有微信扫码,选好商品后将其放置在收银台检测区,检测区自动出现收费二维码。顾客直接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完成付账,即可离店。
缤果盒子已经完成A轮亿元融资,融资额超1亿元。由GGV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投资。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表示,预计一年内可完成5000个网点铺设。
F5未来商店
F5未来商店成立于2015年4月29日,地点在广州佛山,公司是佛山市创伤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F5未来商城是一家利用机器自动化结合算法替代人工的24小时智能无人便利店。2016年底完成试验阶段,佛山区域停止运营,全力发展广州深圳区域。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