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德邦:“快递新兵”如何用10年将业务翻10番

时间:2017-07-04 10:32:34 点击:
来源:营销头版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顺丰与菜鸟撕逼大战刚停歇不久, 当大众眼光还停留在以“四通一达”为主的菜鸟和顺丰谁能一统快递天下时,有一家物流公司悄然加入了战局……

从4个人开始起家,期间两度遭遇合伙人“釜底抽薪”

濒临破产边缘,却用10年将业务翻了10番。

如今,它的上市市值约达200亿元,身价过100亿。

这家企业就是德邦。

2013年,吃了十几年物流饭的德邦突然杀入快递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快递行业,此举无异于二次创业。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德邦能否站稳脚跟,与顺丰菜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还是被残酷淘汰?

1、放弃“铁饭碗”转行做货运

1994年春节,一个偶然的机会,会计出身的崔维星发现了航空货运的广阔发展前景,过完年后,他毅然放弃会计这个“铁饭碗”,加入了广东国际货运公司,并被派往中山开拓最原始的货运业务。

这个营业点地理位置比较偏。崔维星踏踏实实地干,绞尽脑汁地想了很多办法,但业务进展始终离目标有差距。

到1996年8月,广东国际货运公司领导认为中山营业点业务开展不好,决定放弃中山业务。

但崔维星没放弃,他相信货运的前景,相信中山市场是能做起来的。

1996年9月1日,崔维星创建了“崔氏货运公司”,做起了航空货运服务。这个初出茅庐的新公司当时只有四个人:崔维星及他的爱人薛霞、一个司机、一个搬运工。这也是德邦的前身。

有了在广东国际货运公司两年下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再减去大公司繁琐的中间操作环节,崔维星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就让公司业务走上了正轨,货量一直稳中有升,利润也在不断积累。

不到一年时间,崔维星就赚到了近二十万,收获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

到1998年6月,崔维星承包了南航老干客货运处的业务。那时公司包括车辆和应收账款在内的所有资产才20万元,现金几乎没有,但第一个月就亏了三万元,员工几乎走光。

但崔维星不放弃,货运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不慌。他就像是开足马力的发动机一样拼命转,很快为公司找到了充足的货源。

2000年8月8日,广州市德邦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两度遭遇“釜底抽薪”而不死,反超华宇成零担市场老大

德邦优质的业务吸引到了闻风而来的合作者,同年12月,俞大富(现今的金大物流的老总)带着他的公司并入德邦;2001年,石浩文(现今新邦物流老总)也带着他的公司并入德邦。

注入新鲜血液的德邦有如神助,业务发展飞快。

2001年4月,德邦将目光转移到汽运专线上,崔维星创办的德邦物流开始进入公路快运领域,也就是零担市场。这次他栽了一个大跟头。

2003年4月,俞大富因与德邦在发展理念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俞大富带着金大走向了另一个发展方向,德邦因而失去了深圳的主要业务。同年6月,石浩文因为同样的理由带走了一批骨干成立了新邦物流。

两次分割,德邦失去了两批骨干,几乎落入深渊。

从不知道失眠是什么滋味的崔维星从那时开始经常失眠。在崔维星的努力下,最终德邦没死。在他的带领下德邦走出了困境。

2004年10月,广东德邦物流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

那一年崔维星去当时零担市场老大华宇物流的货场里参观,被里面堆积如山的货物震撼住了。当时德邦的营业额只有区区两个亿,而华宇的营业额有二十多个亿,是德邦的十倍不止。回来之后,崔维星的心里满是羡慕嫉妒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快递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