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在新商业模式下能挺住吗?
互联网商业模式正在对传统领域的商业模式带来新的冲击与影响。快消品B2B商业模式,正在对以往的便利店商业模式带来新的冲击与影响。
就在上个月,美宜佳宣布开店数量完成10000家。春节过后,京东宣布,作为火车头项目,新通路要用五年时间,发展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并在近期在河北任丘率先开出了第一家店。与此同时,阿里零售通宣布,已签约40万家便利店。与此同时,中商惠民、掌合天下、新高桥等众多B2B企业,宣布已发展(签约)万家店,并正在“舍命狂奔”,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时间,便利店成了互联网行业、资本行业、零售行业关注的焦点。包括近期,有关自贩机、无人店等便利性零售业态也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如何客观分析看待便利店的市场价值
对什么是便利店,目前行业存在不同的解释:主流观点把正规连锁,实现五统一(统一形象、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面积在100平左右、主要经营食品、日用品的店称作便利店。其他没有实行正规连锁的店称为社会小店(夫妻店)。现在,也有不少的人把所有经营食品、日用品的小店统称为便利店。
从总的讲,我国目前零售市场存在这两部分的小型商店:正规连锁化的便利店,没有正规连锁的小店。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目前正规连锁便利店企业门店数量达到10万家,凯度国际做的调研,市场上的非正规连锁的小店有680万家。
从这10万家正规连锁的便利店来看,可以分成以全家、罗森、711为代表的日系模式,和以本土企业发展的模式。从日系模式这几年的发展来看,不断加强即食鲜食的经营份额,即食品、速食品逐步占据了30—50%的销售份额。本土的连锁便利店企业目前的经营,大部分企业还是以预包装商品为主。
从企业的市场发展来看,包括日系便利店、本土便利店,大多是在区域化的发展。日系店更多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本土便利店企业目前看在全国遍地开花,各个地区均有门店数量在100家以上的便利店企业。
从目前便利店企业的业绩看,日系店受其投入大、成本高的影响,总体盈利能力不太理想。反而一些本土便利店企业遵循少投入、快产出的经营理念,结合不同市场区域的便利店市场特点,实现了较好盈利,健康发展。
从大部分的便利店企业发展轨迹来看,直营+加盟是基本的发展模式。在门店数量中,直营店占比较少,大多是加盟店。
从便利店的盈利模式来看,大多便利店企业是后台盈利为主的盈利模式。门店的盈利能力是有限的,从调研的众多便利店企业的情况来看,三分之一的门店盈利,其余的门店持平或略亏。整体零售业态中,便利店属于盈利能力偏弱的业态。
便利店是一个规模化零售业态。企业要想保持自身的优势,必须要开更多地店,形成在区域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必须要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形成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便利店发展的三大关键点:
商品的迭代开发能力:由于便利店的业态特点,商品的迭代开发能力,是其成功的重要基础。必须要不断地、快速的加快商品开发,必须要不断地组织商品迭代。
标准化的门店管理能力:标准化是便利店发展的重要基础。正规连锁的发展基础是:标准化的复制能力、标准化的门店控制能力。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便利店的健康发展。
人才培养储备能力:由于要一直不断地发展,人才培养、储备对便利店企业来讲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企业一直要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储备,以支撑企业发展。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