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共享单车产量已大幅下降

时间:2017-07-03 09:15:16 点击:
来源:行业新闻 作者:杨林 ,闫浩

条评论打印收藏

大的车厂也未必好过,某知名自行车生产品牌的工作人员告诉36氪,排名不那么靠前的共享单车产能下降,这是业内的共识,也是大趋势,“原本指望着靠共享单车复兴的厂子们,确实最近两个月比较失望”。

上海永久自行车董事长陈闪则直接拒绝了36氪的采访申请,“不太方便评论共享单车相关的事情”。他也是此前投资了优拜单车的中路资本合伙人。当被问到优拜目前的产能情况时,他答复到,“有保密协议,不能说”。

在周初看来,末位共享单车产能的下降,资本向头部的摩拜和ofo聚集是最主要的因素。“排在后面的品牌,要么转型自己造血,要么就省着点花,等下一轮风,疯狂造车的时候早就应该过去了。”

可见的需求、简单的盈利逻辑,是资本最初杀入共享单车的基本判断。从O2O、网约车到共享单车,资本都寄望于通过快速“烧钱式”竞争形成“小巨头”。但随着融资持续不断,估值节节追高,后续跟进的资本心态也开始出现微妙变化。

摩拜投资人、祥峰资本合伙人赵楠告诉36氪,目前资本都在上游供应链源头进行资源垄断,小玩家正在被清洗。“一旦共享单车由闪电战进入到持久战,各种后续的成本会提升,比如维护成本+损耗率等,体系的成本上升需要依赖整个系统的资金建设、以及品牌持续的推广等,小玩家很难和top2对垒。”

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对共享单车品牌相对权威的市场排名,不过摩拜和ofo两家无论是影响力、融资金额,以及市场占有率相对最大,是这个领域的top2,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今年6月,摩拜刚拿到了6亿美金的E轮融资,今年4月份ofo的D+轮融资也有上亿美金。目前两家公司的市值都超过20亿美金,跻身独角兽俱乐部。

而除此之外,36氪调查了包括小蓝单车、小鸣单车、骑呗以及优拜单车等市面上常见的十几个单车品牌,根据IT桔子上面的数据显示,它们的融资进程还多停留在A轮,最近的融资时间也以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为主。

所以对于其它共享单车产能下降,赵楠也表示认同,“很容易理解啊,上游车厂都不愿意和他们合作了,嫌他们订单太小,又受到巨头的排他权压力,产能自然会下降;其次是他们资金有限,也不敢随便再下订单。现在ofo和摩拜动不动就免费骑车,小玩家只能靠免押金去竞争,还前一小时免费,那小玩家现金流从哪里来?融资额也没多少。他们怎么敢再疯狂下订单?”

而共享单车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也让小品牌们逐渐望而却步。一名广东的共享单车采购方透露,最近一年共享单车的生产成本已经涨了近一倍,“类似的一辆车,2015年我们找车厂生产,可能只需要200多块钱,现在如果它被加上了共享单车的标签,价格就要翻到400甚至500块。”

共享单车的兴起让供应商的生产体系全改了。品牌方需求大,要货急,也让车厂觉得有利可图,“我们后来去配套厂都不敢跟他们说是给共享单车供的配件,不然价格又得涨。”

此外,共享单车市场正趋于饱和,也是小品牌共享单车产能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至2017年初,各种颜色的单车蜂拥而出,市场整体投放量超过300万辆,进入近50个城市。业界曾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的总订单量势必突破3000万辆。

自行车创造商700bike副总裁郭晶晶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上海目前50万辆的投放量已趋于饱和,整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需求也不过200万辆,而其他三四五线城市规模并不大,全国总计约1000万-1500万辆就能满足市场需求。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共享单车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