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智慧物流:AI+物流到底发展得怎么样
无人机
仓库环境相对封闭简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较低,而户外环境则要复杂得多。京东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让人工智能走出仓库,用无人机给用户派送包裹。
目前,大多数电商公司的无人机测试还只停留在轻量包裹阶段,例如亚马逊在去年12月份完成的Prime Air无人机送货,包裹的重量被限制在5磅(2.3公斤)以内。据悉,Prime Air无人机的设计结合了直升机和飞机的特点,航程15英里(约合24公里),最高时速为90公里。
在无人机领域,京东走得更加激进一些。6月28日,京东宣布其无人机送货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所谓的常态化运营其实仍然是小规模的试运营,仅局限于以西安航天基地通用机场和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半径为8公里左右的区域。据雷锋网了解,京东以这两个点为中心,规划了40条左右的航线。用于运送包裹的无人机,载重量为10-15公斤,续航里程为15-20公里。
雷锋网了解到,京东还在西安建立了研发中心,重点研制载重200公斤-2吨,覆盖半径超过500公里的支线级中大型无人机,以进一步提高仓库的辐射能力,降低库存成本。
但无论对于亚马逊还是京东,无人机送货短时间内都难以实现。除了技术尚不成熟,监管问题也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好消息是,本周四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协调该国交通运输部门制定的一份无人机运货条款,为无人机送货扫清了部分障碍。该法案放宽了飞行地域的限制,要求企业针对无人机飞行期间数据的“收集、使用、保留和传播”作隐私记录。而国内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出台。
无人车
既然无人机送货这条路一时半会儿走不通,京东就又开始在无人车上动起了心思。前几天的6.18上,京东就用无人车搞了条大新闻——在校园内送快递。
用于派送快递的无人车不算大,更像是一个机器人,可以放置5件快递,从直播画面来看,只能放得下中小件快递。充满电,可以一口气跑20公里左右。
据京东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配送机器人还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可根据配送过程中实际的环境、路面、行人以及交通环境进行调整。在行驶过程中,无人车顶的激光感应系统会自动检测前方行人车辆,靠近三米左右会自动停车。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障,可攀登25度的斜坡。
不过从实际体验来看,这个无人送货车的启发意义大于实用。因为一旦它检测到前方有人就会停下来。而遇到路口,即使是很小的行人路口,也会降至龟速“爬行”过去。此外,它只能以短信的形式通知收货人取件,如果收货人不小心错过了短信,它就会在收货点傻傻等待半个小时,如果半个小时内无人取货,才开始配送下一单。综合下来,其派件速度实在太慢了,还不如用户亲自前往派件点取件来得方便。
仔细分析京东智慧物流的三大支柱——无人仓、无人机和无人车,我们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的应用,仍然局限于仓库等较为封闭和简单的环境,而且机器人目前扮演的还只是辅助角色。京东智能仓研发负责人秦恒乐认为,把无人仓库理解为用机器取代人,不留一个人操作,是十分片面的看法。无人仓库大面积推广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至少要以五年来计算。
而要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用机器人大规模取代人类派送员,短期内更是绝不可能实现。京东无人车商务负责人樊晨估计,这个时间也许是50年。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