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城配产业的2.0时代之商流如何促进物流

时间:2017-06-09 10:26:23 点击:
来源:物流沙龙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简单的给大家看一下怡亚通最近10年的财务数据:

2007年,怡亚通上市,当年的营收近18亿人民币、国内业务仅有3亿,主营业务供应链物流与金融服务;

2008年,怡亚通的营收近28亿,有6.2亿属于卖场收入。这也即意味着08年起,怡亚通就在整合商流、物流上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2009年,怡亚通总体营收26亿,卖场收入11亿元;

2010年,怡亚通总体营收60亿,380项目(商流、物流整合)营收31亿,占总体营收比例已经超过50%;

怡亚通内部讲2008-2010年定义为业务尝试与实践阶段。

2011年,怡亚通总体营收70亿,380项目营收48亿,占总体营收比例接近55%;

2012年,怡亚通总体营收75亿,380项目营收49亿,占总体营收比例接近65%;

2013年,怡亚通总体营收145亿,380项目营收97亿,占总体营收比例接近67%;

2014年,怡亚通总体营收336亿,380项目营收200亿,占总体营收比例接近60%;

2015年,怡亚通总体营收400亿,380项目营收254亿,占总体营收比例突破63%;六大物流集散中心,覆盖30个省级区域的250个城市,

2016年,怡亚通总体营收580亿,380项目营收396亿,占总体营收比例突破68%;六大物流集散中心,覆盖30个省级区域的280个城市。

最近1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年均8-9%左右,怡亚通的增长率年均达到56%。(对应于销售额的增长,怡亚通的股价表现,就没有这么抢眼了,从07年收盘价52.52元/股,跌至最近的8块钱左右/股)。

一年分销渠道能做400个亿,背后蕴含了多大的城配物流市场啊?当然,对怡亚通而言,商流还是物流,这是一个问题。

三、平台制:

平台制:卖家商品入库,被卖掉之前的所有权依然归卖家所有,买家买货,就是个商场(平台),靠收点入库费、商品销售点费过日子,这种类型的代表企业,不说哪家,估计谁都知道,此处无话可说,略过……

可能有些读者觉得笔者逻辑思维有点混乱,城配怎么扯到商流B2B平台上去了?所有上面谈到的商流/B2B平台公司,其实都是城配公司/或者都有城配公司业务板块。

不仅如此,大家都把城市配送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战略性的资源投入,这些商流+物流的公司的组织形式,大概有如下两种:

1、一体化:即一家公司实现B2B平台建设、商品的采购、仓储、订单生产、配送、销售(门店开发)、供应链分析、开加盟店、自营店等,如云蚂蚁、中商惠民等。
云蚂蚁是典型的一体化,内部组织架构非常清晰,职能部门有:商品采购部、仓储部、汽运部、销售部、客服部(总经办、人事行政部、财务部等就不在这里说了),形成一个完整的工厂化体系。

2、上下半身:既成立了商流公司、同时成立城配公司/版块,自己家的城配做的再烂,也必须由自己家来做,如阿里零售通和菜鸟网络的关系;百世店家与百世供应链的关系;京东新通路和京东物流集团的关系。

更主要的一点,这些玩家们的战略思路都是惊人的相似:通过自有商流打底,带动城配(物流),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城市配送体系+网络、进而对外开放、实现城市配送业务模块的公司化运营。

易酒批没有被提及,恰恰也是在这里,因为易酒批虽然和上述公司有些类似,但是易酒批更倾向于一个B2B的贸易型网络公司,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城配物流公司,所以这里就不在提及了。

如果给本篇做个总结,那就是大势。当B2B平台越来越火热、发展越来越强劲的时候,一般的城配企业,得站好队、顺势而为、做大做强。京东、阿里这样的大腿,抱上自不必说;百世、中商惠民这样的小胳膊,都比联合利华、宝洁、全家的腿粗。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物流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