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江湖混战:电商沉浮下的割据与垄断
这样加盟商的数量越大,递送量越大,总部销售的运单就越多,获得的收入也就越多。此外,各地网点如果需要总部投建的转运中心进行中转分拨,还会缴纳一定的中转分拨费用。采取加盟模式的“三通一达”收入主要为面单费、干线运输费和派费。
各地的加盟商才是真正对快件递送的成本和价格负责的一方。他们要自行购买车辆,招聘员工或者将下属的站点分包。因此,我们消费者一般看到的快递价格啊,并不是由总部制定,而是各个地方加盟网点自行确定的。一些网点甚至还把定价权下放给了旗下站点的承包商,只要有的赚,承包商也可以再跟顾客讨价还价,这里说的顾客,也包括淘宝等电商卖家。
由于总部的盈利主要依靠加盟商的运单的增长,这其实也助长了其对加盟商低价策略的支持。而这种低价策略带来的低利润率,又导致扩大基础设施乏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而对于加盟商来说,之所以愿意“廉价”递送电商件,主要还是看中了淘宝等电商平台巨大的交易量,这对一些小地方的网点维持生存来说很重要,如果能够保证一天300票的量,就可以维持一天的开销了。
由于行业竞争程度加剧,通达系在2013~2016年的单件收入整体都在呈下降趋势。而记者咨询“三通一达”多位管理层,很多都认为今年的价格战和市场份额之争仍会继续。
顺丰的另类考量
而对于电商递送市场,顺丰似乎一开始就没有抓住“红利”,目前在阿里平台上,顺丰获得的单量也不足自身业务的两成。
为什么顺丰没有像通达系一样对电商递送件趋之若鹜?这同样与顺丰的盈利模式有关。
与通达系不同,顺丰快递采取的是直营模式,全国各地的分子公司由总部统一管理,各项成本上就比通达系高出不少,这从顺丰快件的递送价格高出通达系不少也可见一斑。
顺丰上市前公告披露的材料就透露,2013年、2014年,顺丰控股快递业务平均单价分别为23.73元、22.54元,远高于同期同行业平均单价7.27元和7.49元。
而这样的客单价也决定了,顺丰要去争抢价格更低、拼杀更激烈的电商件,并不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当然,顺丰并不是完全不关注电商递送市场这块蛋糕。早在2014年,公司就曾推出了不少针对电商的快件递送产品,比如“顺丰小盒”,如果货物体积在1200cm3以内、重量在200g以内,就可以享受“同城8元、跨省价12元”的优惠价,递送价格比顺丰的普通快递降低了约30%。
不过,当时负责顺丰电商物流事业部的管理层就告诉记者,即使部分产品的价格相比顺丰的普通快件价格有所优惠,但其实比在电商递送市场占据大头的通达系价格要高,顺丰并不想以价格战的方式参与电商递送市场的竞争,而是试探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
在目前国内的电商递送市场,“三通一达”占据了将近8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20%由顺丰、EMS等其他快递公司分割,不过顺丰为电商客户递送的依然主要集中在中高端领域,包括3C产品、时装、珠宝等高价值物品,以及水果、生鲜等需要冷链运输的产品。
在被问到电商市场是否对顺丰来说还是一个很关键的市场时,公司高管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公司并不会评判一个市场对顺丰来说是否是重要的,只会评判这一类客户对顺丰来说是否重要。顺丰认为,未来十年,快递服务将由单一的包裹递送,转型为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这也是很多客户提出的实际需求。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