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从供给端发力 多个电商平台着力培育"品质电商"

时间:2017-06-08 09:58:39 点击: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多个电商平台对外宣布,着力培育小而美的“品质电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变。

商务部鼓励发展品质电商“小而美”的春天来了

商务部等部门去年年底发布的《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品质电商、品牌电商,鼓励线上线下融合。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电商增速已经进入下降通道,从2014年的48.7%下降为2016年的26.2%。

红利增速放缓的同时,用户也开始出现分层。据波士顿咨询发布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未来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将从“购买产品”转向“享受服务”,从“满足日常需求”变为“改善生活品质”。

在政策、资本、市场的三轮驱动下,自营式、平台式的品质电商正迎来春天。无论是电商巨头还是小众、垂直电商,都在加速“品质电商”的布局和建设,推动电商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例如,淘宝网通过“中国质造”项目介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环节,并将于近期推出升级版——“淘宝心选”;网易严选的商品全部选自ODM制造企业,为代工制造企业搭建一个品质商品供销的平台;美丽联合集团旗下的蘑菇街推出品质商家,并自建仓库进行全质检;京东方面则一直致力以自营的方式推动品质电商建设。

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些电商的共同点在于,对商品的选择极为挑剔,甚至采用了买手制,不盲目追求低价促销,固守目标消费群,满足了当下消费升级的需求。

产供销关系“重新连接”供给端走向品牌之路

9年前,浙江悦味家居有限公司还只是一个为国外厂商代工的厨具企业。“代工就意味着被别的厂商挑选,完全没有主动权。”总经理胡勇薪说,商品的质量只能跟着成本走,做不出好的产品。

“走低价竞争就是末路”,抱着这份心态,胡勇薪2008年开始自主设计产品,从OEM转向ODM制造,并通过网络用户的反馈,反向影响自己的产品设计。“这样的转变,让我们做出了符合受众需求的品质产品,也有了自主定价权,就算别的工厂价格更低,我们有自己的专利和设计,别家也不能轻易模仿。”胡勇薪说。

“电商催生了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产业链上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关系正在重构,并且消费者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日趋明确。”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而服装、电器、家用产品行业正是这场柔性化生产中试水的第一批企业。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宁波马威服饰有限公司就陆续为优衣库、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品牌做代工,“但从2010年开始,我们开始尝试打造自主品牌‘马威’。”该企业电商部经理沃慧娜向记者表示,现在“马威”已经在多个城市开设了旗舰店,仅在淘宝平台,每个月的销售额就达到200多万元。

事实上,中国并不缺好的产品,而是缺好的流通渠道。

国内生鲜平台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说,以农产品为例,优质农产品生存艰难,是因为中间环节太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为此,每日优鲜在投入1亿元品牌孵化基金的同时,还依托平台的大数据优势,帮助生产者深度了解消费者和市场,并以此反馈到生产端指引生产方向。

品牌自建道路仍有困难电商平台助力升级

2010年前后出现的出口乏力,让广州市汝默瓦箱包有限公司不得不于2014年自建品牌,走上了OBM(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的道路。不过,该公司电商经理郑玉芳却道出了目前中国制造走品牌化道路的困境,“同样的产品,给别人贴牌能卖3000元,自己的品牌只能卖1000多元,这就是差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电商平台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