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解析新零售下的生鲜智能终端 五大维度四模式

时间:2017-05-02 08:57:33 点击:
来源:田野观察 作者:郑伦

条评论打印收藏

2、公共空间生鲜自提柜

区别于自动贩卖机,生鲜自提柜往往不具备即时选择的消费特征。消费者在自动贩卖机前希望可以自由选择产品,而自提柜通常是提前下订单,然后再到自提柜取货。

去年已经停止运营的净菜电商“青年菜君”曾经采用过这种模式,就是消费者提前在下单购买各种净菜,然后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前往自提柜取货。

青年菜君初期就曾经在北京地铁口设立自提柜,这恐怕是为了迎合“北漂”们繁忙的生活,让他们能在上下班路上就能取到新鲜的净菜。不过,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来说,光是地铁站点就有数百个,类似的布局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自提柜的周转率又非常低下,在没有其它外部资源引入的背景下,自然很难维持下去。

3、社区空间生鲜自动贩卖机

社区空间是指各个小区,这里的消费者更多需要的是家庭食材采购。

国内早些年就有人在生活小区尝试摆放自动卖菜机,不过,做到一定规模和坚持下来的并不多。上海的厨易时代是其中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一个,厨易时代社区自动贩卖机和自提柜的综合模式。如下图所示,左边是自动贩卖机,右边是自提柜。

生鲜自动贩卖机最大的难题是补货,因为贩卖机需要提高周转率来增加销量,用以抵消场租和维护成本。

比如厨易时代的这个自动贩卖机,一共30个窗口,一般一个后面可以再备4份,如果能刚好卖完是150份,如果仅仅150份是很难抵消场租等各类成本的(为方便自动贩卖,这里面一份包装好的食材均价在10元左右)。这就需要提高周转率,同时做好销售预测以防卖不掉造成损耗。

4、社区空间生鲜自提柜

自提柜不用做销售预测,省去了补货和损耗的难题,但是带来了周转率低的难题。

通常一个社区的生鲜自提柜有20-30个柜子,一般能做到一天两次取货,也就是一天可以投放40-60份,这就需要高客单价和高毛利,来抵消场租等各类成本。而提高客单价和利润率就会限制一部分消费者的使用,这对于运营商而言是个两难的抉择。

‍整体市场状况

从模式的分析上,我们看出,生鲜智能终端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前景并不乐观,而目前国内整个市场的表现看亦是如此:在各个公共场所的自动卖菜机项目,之后大都不了了之;而各类生鲜自提柜同样难以为继。

以下是笔者对生鲜自提柜项目现状的不完全统计:

濮阳菜帮子网,已经停止运营;

淇县香巴拉,已经停止运营;

邯郸百蔬园,停止运营;

奥天农场智能菜篮子工程,电话无人接听,官网失效;

南充绿邦天天买菜网,正在业务调整;

武汉家事易,自提柜项目停止运营,改作批发业务。

继续运营中的项目:淮南菜篮子;南通菜菜网;郑州云厨房点吃吃;河源厨娘快线。但是这些项目的官网流量、App下载量以及微信阅读量都不乐观。

能够持续经营,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有三家:家易乐(常熟),厨易时代(上海)和食行生鲜(苏州/上海)。而这三家的盈利状况如何呢?

此前,家易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把政府的补贴算入可以做到盈亏平衡。厨易时代在2013年有7个社区点,至今发展到10个。

在其中,网点较多、规模较大的是食行生鲜。食行生鲜成立于2014年,已累计获得4.74亿人民币的风险投资,尚未盈利,且在2016年年底暂停了北京地区的业务。食行生鲜的创始人张洪良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会在未来两年实现分城市盈利。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新零售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