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思考】企业该不该实施仓库自动化

时间:2017-04-05 09:52:42 点击:
来源:SCOM供应链与运营管理人俱乐部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产生和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生产和技术发展的结果。5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采用桥式堆垛起重机的高架仓库;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司机操作的巷道式堆垛起重机高架仓库;1963年美国率先在高架仓库中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建立了第一座计算机控制的高架仓库。此后,自动化高架仓库在美国和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6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兴建高架仓库,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成为当今世界上拥有自动化高架仓库最多的国家之一。

时至今日,沃尔玛、Coles、亚马逊、耐克整个仓库都是立体的,有自动传输拣选带,窄巷道拣选机,高位仓储及自动送装货,揪差,打包直至装车。在拣选流程中大多在单件装货部分能看到人工,在装卸过程中也根据MHE的不同性能搭配使用以求得最佳成本效益,系统的跟踪应用也非常到位。

我国对高架仓库及其物料搬运设备的研制开始并不晚,1963年研制成第一台桥式堆垛起重机(机械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负责),1973年开始研制我国第一座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高架仓库(高15米,机械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负责),该库1980年投入运行。然而,今日的中国电商在2012年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1.2万亿元人民币,更预计在2015年左右上升至2.57万亿元人民币。但以“一号店”为例,仓库装卸拣选更多的依靠人工,一些系统跟踪也非常滞后,同属于沃尔玛的大家族,从广义的自动化而言,设备、信息、信息传输等各种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手段,在国外应用如此之高,在国内如此之低,让人不禁迷惑不已,疑问重重而来:

1、国内人工成本也在增长,风险也很高,但是为什么还是人海战术呢?

2、除了人工成本的问题,什么制约了我们仓库应用高效的自动化管理手段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呢?

3、自动化的成本:如果是项目形式的管理仓库,期初投入的确比较高,仓库中是否有半机械化、半自动化的改进应用案例?

一、哪些因素在影响仓库自动化的实施?

总结了大家的观点,影响仓库自动化实施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工和自动化哪一个成本更低直接影响是否实施自动化。人工成本相对较低,设备投资金额巨大,投资者更愿意以低投资获取高收益。去年高呼全面启动机器人代替人工制造的富士康也暂停了“机器人军队编制计划”;

2、公司规模和仓储量支撑企业是否选择自动化。公司规模和仓储量若达不到一定程度,大量购买自动化设备和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将会导致投资浪费;所以诸如耐克、沃尔玛等市场占有较大且经营稳定的企业来说,自动化是相对较优的选择;

3、公司管理层的经验、意识决定公司仓库自动化的走向。如果公司管理层没有对自动化带来的优势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很难推动自动化在公司内部实施;尤其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主要的作业地方在产线,仓库(原材料仓,成品仓)通常得到的关注度不高,即使关注,一般也是以加快周转,压缩面积为方向,自动化投入的必要性自然没有摆上优先级。

4、行业特点同样直接影响自动化的实施,比如烟草、酒类、饮料、医药、汽车、服装等行业,包装比较单一或标准、消费量巨大快消品或单个成品附加值较高实行自动化带来的收益更大,小批量多品种、包装大小不规则等定制类的产品更适合用人工化操作;

5、未来的不确定性左右自动化的是否能够付诸实施。自动化设备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巨大,若对未来预测不准,仓储单量下滑,必然造成项目投资浪费,仓储单量上升,设备规模太小又满足不了需要,直接面对更大的一笔自动化扩容支出;相对于人工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灵活性来说,优势并不明显;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仓库,自动化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