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当社区遇上生鲜 O2O如何发展

时间:2017-01-05 13:46:22 点击:
来源:界面 作者:石章强

条评论打印收藏

虽然叮咚小区收缩战线撤离北京市场的余烟还未完全散去,但10月底杭州本地食品巨头佑康集团在2014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上推出了“祐惠@鲜”体验店,宣布以“生鲜”产品为特色进军社区O2O电商市场,再次将社区O2O推出了水面,不过这次不是单独的社区O2O概念,而是贴上了生鲜的标签,变成了社区生鲜O2O。

社区生鲜O2O,又是一出怎么样的互联网大戏呢?

社区生鲜O2O:像雾像雨又像风?

社区生鲜O2O捆在一起似乎比较难以理解,感觉云里雾里,但拆开来看就要清晰很多,它实际是社区+O2O+生鲜的有机结构的组合体。

社区,按照社会学的理解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社区就是一种渠道,直接通向消费者的终端渠道,它的载体就是社区里的一家家的门店、一家家的终端,用锦坤的方法论说就是拉客、杀客、留客和转客的重要支撑。

O2O,不管它是从线上到线下,还是从线下到线上,在实操过程中,O2O实际就是我们锦坤所说的四客营销,即拉客、杀客、留客和转客。我们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将顾客从网上拉到线下终端进行消费体验,并将其转成优质客户,也可以通过线下终端将顾客拉到网上平台,增加网络流量,将线下顾客转为网购顾客。

生鲜,毫无疑问,这是行业属性词,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在社区、O2O这两大背景下,它更倾向于指代一些比较传统的行业,比如建材、餐饮、家政等。

社区、O2O、生鲜,三者缺一不可

为什么从2005年到现在近10年的时间,这么多社区O2O项目热热闹闹开张,不声不响收摊?

为什么巨头云集的生鲜O2O项目至今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

为什么众多的社区生鲜店总无出头之日?

……

作为国内连锁与服务业品牌营销第一机构,锦坤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关键的关键在于这些项目并没有搞清楚这三者的关系,要么只有社区O2O,没有行业属性;要么只有生鲜O2O,没有落到社区;要么只有社区生鲜,没有O2O,没有真正将这三者统一起来,这才是症结所在。

1、社区+O2O,No生鲜

社区O2O是一个听起来很美很美的概念,仿佛社区所有的服务都可以实现O2O,但它的问题就在于太大了,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包进去,结果因为没有行业属性导致无人需要。叮咚小区的失败就是因为它没有行业作为支撑,贪大图全,结果把自己给做死了。无独有偶,街库网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其只关注大市场,缺乏行业的切入点和导游点。

2、生鲜+O2O,No社区

生鲜O2O,实际就是我们们常说的生鲜电商,比如天猫的喵鲜生、一号店的活色生鲜、京东的生鲜专区、美味七七等,这类企业目前都是打着生鲜O2O的旗号,做生鲜B2C的事情,依然是从上而下的网购模式,充其量和一些线下实体店合作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还不能称其为社区生鲜O2O,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社区渠道,没有终端作为支撑,不得不面对消费体验差,物流成本高的难题,当资金不足时就只能惨淡收场,最初的优菜网、天鲜配等生鲜电商的先烈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败北的。

3、社区+生鲜,No O2O

社区生鲜,也就是分布在我们们社区周边的那些生鲜店,再通俗一点就是“小区门口的菜店”。这类生鲜店主要立足小区,服务周边居民,多以夫妻店或者家庭店为主,经营状况也还不错,但他们对互联网没有概念,而且也没有实力触网,虽然市场前景很好,但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很难做强做大。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社区,O2O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