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如何解决跨境物流服务难点、痛点
我自己做跨境也做了大概一年半、两年的样子。大家可以看到政策,它就跟心电图一样,包括1230的总署版上线,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将来做B2B、B2C都可以。一个新兴的系统,它非常庞大,它接通了当地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支付宝,现在跟总署版对接的就是四家企业,后续肯定会很厉害,因为它要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
现在从408之后,原来做B2C模式的一些垂直电商,慢慢转向海外仓,包括可能会转向POP商家的平台。由商家自行在当地选择快递,我们有些货源在迪拜,商家在迪拜选择一个我们从来都没听过的物流商,把货要发到中国来。所以他们有时候是,比如说我们中国有一个快递100的平台,国外的一些物流商我们跟快递100对接了。但是在国际上,现在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公共平台,比如像贝海国际(音),他们当时起步的时候就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所以他们选用了这种模式。就是跟大家探讨一下国际物流轨迹的追踪的问题。
主持人:我先把何总的问题,按照我的理解说一下。一个是支付的问题,一个是溯源的问题,更多是技术层面,它不是一个死结。我们整个监管对象的改变,原来是大宗贸易现在是个人的,所以从各个监管者来说他有不同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偏差。
第二,我平时跟海关各级官员都有接触,我觉得现在的问题是,上面的人想清楚他们更多的是什么,我跟他们不同的司级的干部聊下来,他们觉得第一是信息化的监管,第二是主体的监管,不应该是货物的监管。你只要信息告诉我这单货在什么地方,我不需要全程跟着货跑,我们某种意义上不是信息在跑,是这个货在什么地方,我跟着货在跑。所以这会给具体的监管带来很多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为什么能够强制性的1月1号要完成切换,不管切换完了以后各个地方版是怎么样,总署已经看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它切换以后,过半年、一年以后,大家慢慢能够达到一个同质化的状态。因为现在的问题是,你跟十个官员去聊跨境电商,1210也好,1239也好,还有几个代码,他的理解,包括B2C能不能改,一般贸易能不能改成跨境电商,每个人给你的答复都不一样,很可能他给你一个他自己的解读,但是对于一个业者来说就是一个陷井。
所以这块也是需要我们在座的能够共同去面对这样的问题,能够共同呼吁。从国家政府层面来说,进口的问题,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需要形成一个贸易的顺差,最好是独立出口。
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去努力。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原来追踪最麻烦的就是航空公司的黑屏阶段,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的航空企业。信息追踪您说一下?
刘向东:首先感谢给我们创造这样一个论坛,也是创造这样一个商机,会后我们也是能够谈以下的,在阿联酋迪拜这样的业务形态。
借此机会说一下我们快递公司走向国际的这么一种方式方法和路径。今天有点感慨,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从这头到那端。我们更多谈到的是中间这一端,从A点到B点,我这个高速公路出发的时候有一个收费站,快到达的时候有一个收费站,我们更多探讨的是这两个收费站之间的高速公路,以及怎么样通过这两个收费站的问题,没有扩展到A点和B点中间的体会和配送,这也是我们快递公司的使命。
快递公司响应政策和顺应潮流要走向国际,怎么走,这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目前的这种方式并不能向过去重资本,或者资产并购去进入到海外国家去拓展我们的网络。目前我们更多的采用的是众筹,本身我们就是在若干年前做加盟制的方式做的,我们也想顺应这种潮流,以及应用这种模式取得的经验走向海外。
刚才卓最提到的物流节点,这是最基础的物流服务,我们向海外拓展的时候,就是作为系统来管控。我们在和海外合作的过程当中,也是利用系统API的对接来实现,来呈现,包括阿联酋回来,全程公文,一单到底,没有断点的这样呈现方式。谢谢!
李文军:关于货物追踪,像我们200年的公司专门做物流,今年7月份是整整200年。我们对货物的追踪,从产业开始提货到追踪,送到客户受伤,我们得到两个经验,一个经验这个系统的复杂性,远远大于我们的想像。里面涉及到的系统,涉及到的部门,涉及到的国家,或者涉及不同的阶段,复杂性远远大于我们所想像的。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