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全球快递巨头试用电动三轮车 中国快递“老大难”问题何解

时间:2016-12-13 09:15:44 点击:
来源:新华社 作者:叶锋 郭宇靖

条评论打印收藏

有了“身份证”以后,若快递电动三轮车出现交通违法等情况,违法的邮政寄递人员将面临依法处罚,其所属的邮政寄递单位也将被追查责任。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快递三轮车如经登记拥有合法身份,就不用再东躲西藏了。除北京外,济南、宿迁等地也对快递电动三轮车“上户口”、纳入统一管理。

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规范快递车辆管理,逐步统一标识,对快递专用车辆城市通行和临时停靠作业提供便利。意见还要求研究出台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国家标准以及生产、使用、管理规定。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说,各地试点“上户口”有积极意义,下一步的关键是推动相关标准早日出台。

问题待解:快递业需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快速发展,去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达到206亿件,今年将超过300亿件,其中有近九成快件是靠快递员们骑着电动三轮车送到用户手中的。凭借机动灵活、低碳环保、性价比高等优势,电动三轮车成为我国快递投递服务的首选交通工具。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公示信息显示,目前全国快递业在用电动三轮车40万辆以上,需求量近100万辆。部分城市为快递“上户口”之举,在市场需求和监管需要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值得称道。但从另一方面看,这只是权宜之计。在快递三轮车“路权之争”的背后,有两大问题进一步凸显。

其一,对城市管理来说,城市非机动车道路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出行需求,从重要性上讲是客运大于货运。一些城市客运与货运对有限的非机动车道资源的争夺有所加剧。从城市道路整体管理考虑,快递电动三轮车也许不能无条件地全部放开上路,如何把握则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其二,对快递产业来说,末端配送有待创新。根据国家规划,至“十三五”我国快递年业务量将达到500亿件,相当于眼下全世界一年的快递量。目前我国一线快递员缺口逐年扩大,城市对各类车辆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快递末端高交通流量、密集劳动力的传统模式不可持续。在此情形下,城市末端配送“平台经济”的潜力正在显现。比如,上海“零公里速递服务平台”,在商务楼、社区设立配送站,将快件“最后100米”按最合理的路径逐一派送到户,也有望改变快递车辆及员工的低效使用状态。目前“零公里速递服务平台”已与各大快递公司合作,在上海快速布点。

专家认为,快递业已日渐成为城市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从业者、监管者等有时需要跳出产业自身的框架,更多地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去规范、推动快递业的发展。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快递,快递三轮车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