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互联网+物流”中的“网”是物流平台最终趋势
“互联网+物流”的“云”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因物流大数据的处理需求倒逼而产生的基础设施;而物流大数据的汇聚则是依赖“互联网+物流”的“网”这个基础设施。从物流业务及物流大数据汇聚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物流”的“网”则主要是由各种各样的“物流平台”编织而成。本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物流平台的形成条件、类型及特点、作用等进行论述
一、物流平台的两个必备条件
从十多年前物流信息撮合平台(发布车/货信息的平台)的兴起直到今天,物流平台一直是行业的一个焦点。但由于缺乏“所有物流要素的透明连接”这个基础,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暂时被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要求等因素束缚住了,各式各样的物流平台构想也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但从今天的行业环境及行业趋势来看,物流平台依旧在路上,它将成为“互联网+物流”中的“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平台实际上是汇聚物流服务需求、物流服务资源,促进物流交易,统筹物流活动,提升物流过程协同效率的场所。
这个场所,既是线上的场所,也是线下的场所。线上的场所是处理物流信息的基础设施,线下的场所则是物流实际过程所涉及的人、车、货、仓等各种物流资源要素及物流基础设施。
所以物流平台的形成需要达到两个基本要求
就目前来看,能够同时符合这两个要求的平台很少。原因在于,能够汇聚物流信息的并不掌握物流资源配置的主导权,而且信息的真实性、实时性及信息的有效性管理都还比较薄弱;此外,掌握物流资源配置权的角色主体又普遍缺乏采集信息、汇聚信息的手段和能力。
物流信息平台(撮合平台)发展了十多年,但目前还活跃的只剩极少数,因为其中的大多数不能有效驱动物流资源,因而变成了摆设。所以,实现“所有物流要素的透明连接”和“物流资源的掌控力”将成为物流平台的两个必备条件。
前文提到,实现“所有物流要素的透明连接”是一个持续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先是要抓少数关键的要素,再逐渐扩展到所有要素。在现阶段,物流资源的掌控力是推动物流平台建设的关键条件。在掌握物流资源的条件下,逐渐推动物流要素的透明连接,以最终形成平台。
二、物流平台的类型及特点
与“物流平台”相关联的名称很多,有智慧物流平台、专线联盟平台、货源交易平台、运力整合平台、园区平台,等等,不一而足。在“互联网+物流”的蓝图里,物流平台的类型是基于平台的作用及要素类型来划分的,笔者认为至少有这三类物流平台:物流业务协同平台、物流资源要素平台、物流垂直细分平台。每一种类型的平台都有自己的特点。
1、物流业务协同平台
物流业务协同平台,是指以支撑整个物流业务流程正常运转,以提高业务过程协同效率为目标的平台。这类平台是以“物流业务”为中心,又可具体分为企业的物流业务运营平台和跨企业的物流协同平台。
企业的物流业务运营平台主要是用以提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能力。
企业的物流业务运营平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互联网化,实现企业内部相关物流要素的透明连接而形成的平台。企业的物流业务运营平台,实际上是企业物流业务运营系统的互联网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实现“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相互促进与协同,以提高物流业务的效率。这也叫作物流业务运营的O2O化。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都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来搭建平台,以提高自身企业的物流业务效率。
跨企业的物流协同平台也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现实诉求发展起来的。
物流业务的整个流程通常是跨企业的,这就需要有跨企业的协同。跨企业的物流业务协同,首先要能够支撑业务单据的跨企业流转,要能够追踪和实时反馈业务执行进展的动态;其次要能够为整个业务流程中涉及双方或多方交接的环节,提供实时有效沟通的条件;最后,整个平台需要有一套可行的协同机制和规则。
2、物流资源要素平台
物流平台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聚集物流资源,而实际上一些重要的物流资源需要有专门的平台来统筹。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