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电商如何步入品质发展良性轨道

时间:2016-11-16 09:44:26 点击: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吴海泉说,近年来美的在市场上发现除了自家的小天鹅电器,网上还出现“小夭鹅”电器,还曾出现过“美白勺”品牌,企业多次向相关协会、平台投诉,内部打假部门也将网络领域列为重点关注方向。

——价格欺诈,严重干扰社会经济秩序,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违背了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更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利于诚信社会建设。

令北京消费者卢女士震惊的是,自己在天猫上早早放入购物车的一款羽绒服平时只要2000多元,但今年“双11”前夕却一下涨到近3000元,打折前的原价一下提到了5000多元,并且这款商品此前的评论都不见了。

根据此前工商部门一份监测数据显示,参加2015年“双11”促销的商品中,有52.99%存在先涨后降的情况,54.6%的商品价格实际是上涨的。其中少数商品提价幅度高达200%以上。

——刷单炒信,构建了虚假的商业秩序,欺骗了消费者,更形成一条灰色利益链,蚕食中小商家的利润。

网购时人们会参考网店的信用等级或消费者对商户的评价,有商家就刻意利用大量网络虚拟交易炒作信用,甚至出现职业化、专业化的炒信组织。有句话说“十个淘宝九个刷”,网购平台上刷单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令人惊心的是,佛山一家小电器制造商道出了自己的无奈:“刷单现象仍然存在,大家都知道是虚假的交易量,但都得跟着平台去玩。”

——狂欢盛宴,透支消费,企业库存高企,退货加剧资源浪费,拥堵的物流配送,由此引发一系列难题。

一位监管部门资深人士透露,去年“双11”电商平台宣布的网络交易额高达上千亿元,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些数据的真伪。监管部门并没有从电商平台掌握到电商交易的真实数据,“双11”期间商家“刷单”现象较为严重,促销过后退货率大幅攀升。剔除这两方面影响,“双11”实际成交数据与电商企业单方面发布数据应有较大差距。

“当透支消费占据主导,商家企业的总收入并没有增加。”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相反,在高额销售额背后,因刷单、退货而减少的额度也很高,有的商家刷单量高达百万甚至上千万。

——税收争议,反映出企业间实质上不公平的税收环境,背后核心在于监管部门根本不掌握一些电商平台的相关数据,一些网络交易成为监管“盲区”。

按照正常的税收制度,一家实体企业在工商机关注册登记,企业信息就会和税务机关共享。而目前电子商务主要的模式有B2B、B2C、C2C三种。大型的B2C网站整体比较规范,偷税概率低,但是线上也存在一部分B2C、C2C模式的商家不交税。

京东集团副总裁蔡磊指出,网上偷税,损害的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3C产品的利润非常薄,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毛利仅有几十元,但如果不交税便会多出300多元的暴利。”

出现不交税问题的核心在于,监管部门并不掌握一些电商平台以及平台上注册企业的相关数据。不光是税务问题,一些电商平台发展到什么程度、规模数据有多大,外界都无从掌握。

最典型的例子是,淘宝天猫平台对外公布的卖家数口径是千万卖家。然而,到底有多少家,没有任何机构、个人说得清。

按照相关规定,对网上大量的C2C来说,对月销售额3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征税,但监管部门并不能直接从一些电商平台获取商家数量,更何况销售情况。此外,征税的属地管辖、课税对象也难以确定。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电商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