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如何步入品质发展良性轨道
与传统商业相比,电商丰富了商品的流通渠道,提升了流通速度。在宁夏贺兰县,京星农牧场农村淘宝服务站只运营了7个多月,就已经帮助当地农民购买了从服装到汽车在内的总值330万元的各类商品。
“通过全国大一统的市场、物流通道,使得优秀的商品能够快速销售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客观上促进了消费的透明化。”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市场信息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孟跃辉说。
一方面是电商如火如荼的营销进程,另外一方面,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行业也在发生深度嬗变——
与前些年资本不断烧钱的高潮期相比,电商产业正步入增速逐步放缓、格局相对固化、竞争显著加剧的瓶颈期与转型期。不少人坦言,电商释放的红利渐退,行业发展也迎来“拐点”。
——产业规模增速持续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增速为26.1%,比上年同期放缓10.1个百分点。
从国内电商巨头的成交额来看,阿里巴巴集团财报显示,2014年全年平台成交总额同比增长47%;2016年财年平台成交额同比增长27%;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说,“企业去年销售额增幅在100%以上,但随着基数达到高位,目前正以40%至50%的速度在增长。”
——产业竞争不断加剧。在走访过程中,各地制造企业和中小电商普遍认为,和2014年前相比,2015年以来国内电商领域竞争明显加剧。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电商协会秘书长张锦鹏说,以前三四个人就可以起步的家庭作坊式电商目前已经销声匿迹,如今当地普遍存在的是30人至40人规模的“中型电商”,产业集中度也不断提高。
——电商格局相对固化。经过多年培育,我国电商竞争格局基本形成,淘宝、京东、唯品会、苏宁等主要平台已经基本瓜分完毕市场,再加上一些垂直领域电商,提供的商品价格和服务已经构成了市场壁垒,形成了“寡头”时代。
莫让电商隐忧成“不可承受之重”
行业痼疾侵害实体经济发展,亟需规范引导的“洪荒之力”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电子商务,既是一股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也是亟需规范和引导的“洪荒之力”。近年来,行业中积累的一些问题,正从线上向线下快速扩展和蔓延,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承受之重”。
——低价频出,不仅拉低产品品质,甚至打破经济运行的一些原则底线,与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方向背道而驰,对经济发展贻害深远。
在“淘个团购宝”APP上,9.9元的衬衫、加绒打底裤随处可见,19.9元的连衣裙、棉衣信手拈来……
电商固然依靠低价迅速吸引到消费者,然而,价格战却让更多商家深陷恶性竞争的泥沼,并且影响破坏生产制造业的上下游,给商业环境和产业基础带来致命伤害。
河北省白沟镇是北方有名的商镇,以经营箱包闻名。近些年,这里的一些网络商家正切身感受到自营网店的产品价格和质量正在逐渐走低,为争取低端市场,给他们供货的工厂会降低成本和用料质量。即使这样,经营利润仍然很薄,维持盈利变得艰难。
——假货横行,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利益,更在经济链条中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最终导致缺乏卖真货的环境和基础。
近年来,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纷纷加大打假力度,但在广袤的互联网市场上,仍有不少消费者饱受假冒伪劣商品之苦。2016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采取“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买样的方式,抽查了535家企业生产的571批次产品,涵盖种类包括服装类、小家电产品类以及床上用品和背提包等11种。其中,检出9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7.3%。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