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物流系统看未来物流发展方向
5)CRM客服:大数据驱动的亚马逊客户服务,据悉亚马逊中国提供的是7X24小时不间断的客户服务,首次创建了技术系统识别和预测客户需求,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订单信息、来电问题,定制化地向用户推送不同的自助服务工具,大数据可以保证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电话联系对应的客户服务团队。
智能入库管理技术
在亚马逊全球的运营中心,可以说是把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淋漓尽致,从入库这一时刻就开始了。
1)在入库方面:采用独特的采购入库监控策略,亚马逊基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所有历史数据的收集,了解什么样的品类容易坏,坏在哪里,然后给他进行预包装。这都是在收货环节提供的增值服务。
2)商品测量:亚马逊的Cubi Scan仪器会对新入库的中小体积商品测量长宽高和体积,根据这些商品信息优化入库。例如鞋服类、百货,新的爆款等等,都可以直接送过来通过Cubi 测量直接入库。这给供应商提供了很大方便。客户不需要自己测量新品,这样能够大大提升他的新品上升速度;同时有了这个尺寸之后,亚马逊数据库可以存储下这些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共享,这样其他库房就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后台数据,再把这些数据放到合适的货物里就可以收集信息,有利于后续的优化、设计和区域规划。
大数据驱动的智能拣货和智能算法
1)智能算法驱动物流作业,保障最优路径:在亚马逊的运营中心,不管是什么时间点,基本上在任何一个区域、任何一个通道里面,你不太会看到很多人围在一起,为什么?因为亚马逊的后台有一套数据算法,它会给每个人随机地优化他的拣货路径。拣货的员工直接朝前走,不要走回头路。系统会给推荐下一个要拣的货在哪儿,永远不要走回头路。而且确保全部拣选完了之后,路径最少,通过这种智能的计算和智能的推荐,可以把传统作业模式的拣货行走路径减少至少60%。
实现方式:拣货的时候,系统会告诉员工,拿着扫描枪,下一个应该去到哪个货位去检,走的路是最少的,效率最高。
2)图书仓的复杂的作业方法:图书仓采用的是加强版监控,会限制那些相似品尽量不要放在同一个货位。图书穿插摆放,批量的图书,它的进货量很大,因为它的需求很大。所以这样一来,亚马逊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这样穿插摆放,就可以保证每个员工出去拣货的任务比较平均。
3)畅销品的运营策略:比如奶粉,有些是放在货架上的,有些是放在托拍位上的。像这些离的发货区会比较近,亚马逊根据后台的大数据,知道它的需求量也比较高,所以它进来的时候都是整批整批的进,然后就会把它放在离发货区比较近的地方,这样可以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