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快递到我们手里之前,都经历了什么?

时间:2016-11-15 09:26:17 点击:
来源:互联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平时一天,张书华要运送200件左右的快递,还要收取几件用户的退货。送到最北边的“沟”时一般都要晚上7点左右,返回到配送站,最早也要晚上8点半左右。当最后一件包裹交到用户手里后,张书华紧张一天的身体终于松弛下来,腰酸背痛的感觉“一下全出来了”。收车时,他会照惯例拍一张仪表盘里程表的数字,再与早上的里程数相减,好填燃油补贴的单子。

手机的计算器显示,这一天他派送完161单货物之后,车子整整跑了274公里。

山城唯一红衣女快递

6点钟,重庆淅淅沥沥的雨滴声正在温声细语地叫醒这个慵懒的城市。街道两旁昏暗的灯光照在湿漉漉的地面上,零星卖早点的小贩开始出现在路边.

在沙坪坝一个老楼区的出租屋内,44岁的杨太珍被准时的闹钟叫醒。通常她会按掉第一声,在床上多赖5分钟。最近几天阴雨不断,温度骤降,能在温暖的被窝里多睡几分钟,对她来说“特别奢侈”,因为一旦睁开眼睛,一直到晚上12点,就再没有机会躺在床上休息。

5分钟后,杨太珍从床上爬起来,从冰箱里拿出前一天的剩饭简单加热一下,叫醒同是快递员的丈夫曹昌全,两口子匆匆吃几口饭,洗漱后,便一同下楼,前往配送站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5年前,京东刚刚在重庆设立配送站,在江苏服装厂打工的曹昌全便返回重庆,成为了第一批配送员。随后陪孩子回老家四川隆昌县读书的杨太珍也冒出去京东送快递的念头。

“快递员不愿意招女性,太辛苦,怕抗不下来。”曹昌全回忆。但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曹昌全三番几次和领导申请,“那会儿小孩子要上学,我们两家,有两个老人摊在床上,哪里都需要钱。”

因为曹昌平平日老实肯干,领导破例批准杨太珍加入,就这样,杨太珍是靠着“绿色通道”成了京东重庆上千名快递员中唯一的女性,在京东的五年半时间里,杨太珍配送总里程达127722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19圈。

像很多重庆人喜欢用摩托代步一样,身高一米六的杨太珍每天骑着一辆男式大摩托车花20分钟跨区到8公里外的大坪配送站上班。在山城起伏的山路上,杨太珍急转、刹车,游刃有余。

最早到京东,杨太珍送货的工具就是这辆摩托车。“开始不会骑,没办法啊,得送货,一下午就逼着自己学会了。”杨太珍回忆。第二天,杨太珍就骑着摩托,载满一车快件,跌跌撞撞地上路了。“有时候快递摞在摩托后座上,我坐前面,从后面都看不到我。”

去年双十一之前,杨太珍的业绩一直排在分公司14个快递员中的前两位,每个月最多送3000多单。

但就在去年双十一,杨太珍给马家堡一栋老居民楼的顾客送货,6件水144斤,一个人提到8楼。“我爬到三楼就累得不行了,只能提一件送一层,再拿另外一件。当天晚上我就觉得腰疼,强忍着熬过了双十一。”

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腰椎滑脱,杨太珍在大坪医院住了半月,花了近8万。这对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个不小的创伤,但是杨太珍一出院,还是回到了送快递的岗位上,“像我这个年纪也不好找工作了,轻松的工作赚钱还少。”

腰伤之后,杨太珍换了骑起来相对舒适的三轮小货车送货。但还是念叨着摩托车好,“不堵车,这车慢,耽误事。”现在,杨太珍的配送区被划分出去一部分,工作量没有那么大,“也不敢那么拼了。”

7点半到配送站,杨太珍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鹅爪鹅翅分给大家吃,话语间,最早的一批货到了。杨太珍用高分贝的嗓音和标准的四川口音,组织早上值班的五个年轻小伙子往屋里搬货。摞起来的四五个箱子高过她的头顶,她丝毫不含糊,大步流星。杨太珍也有女性细腻的一面,作为大坪配送站资格最老的员工,她会主动叮嘱新来的年轻人各种工作里的细枝末节:哪里的路不好走,哪条街不许停车。也正是这种细心,让杨太珍迄今为止还是整个站里承担损失最少的快递员,只赔偿过一台手机和一根数据线。

 9/13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快递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