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过度、循环利用率低 绿色快递还有多远
推进包装绿色化,企业的角色不可或缺。在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国君看来,推广绿色包装意义重大,一是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将带来生产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用户体验的升级。
走进宁波一家名为“吉丰环保科技”的公司,负责人黄吉人给记者展示了他们研发的新型快递填充材料。“这种填充物由玉米淀粉制成,埋到土里或花盆里会自然分解,变成‘液体肥’。”黄吉人介绍,这种新的全降解包装材料,成本只有塑料发泡填充物的一半左右。目前这项技术已经与“菜鸟物流”合作,走入市场。
义乌多家快递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快递企业的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80%—90%。
京东集团包装负责人段艳健介绍,京东投入开发测试全降解材料,采用PBAT和PLA材质,在堆肥条件下3—6个月可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我们正在尝试推出可重复使用的安全塑料材质环保箱,买家签收取货后,快递员把箱子按链路流程收回发货仓库,逐步替代快递纸箱。”阿里巴巴菜鸟网络“绿色行动”计划负责人徐俊华说,力争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为100%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
绿色包装会不会大幅增加企业成本?赵国君认为,推广前期企业承担的成本会多一些,但从长远看,环保材料可充分利用运输空间、减少运输损耗,从而使邮政快递企业成本降低,将来环保材料成本低于非环保材料是非常可能的。不过,为了减轻短期压力,仍然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举措。比如,最常用的某型号快递袋若采用全生物降解快递袋,每个单价至少上涨0.5元。“需要商家、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多方分摊成本。”徐俊华建议,可以给使用降解快递袋的商家打上绿色环保标记,撬动商家率先使用降解快递袋,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尚需破解包装标准滞后、回收循环较难等瓶颈
虽然“绿色包装”能实现多方共赢,但在实际推广中却困难不少。据统计,有55.6%的消费者在拿到快件后便将包装丢弃。快递包装标准滞后、回收循环较难、环保意识不足,是阻碍快递包装绿色化的三大瓶颈。
对于包装标准,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副院长朱磊说,现行标准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以全生物降解快递袋为例,徐俊华介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目前国家层面标准缺失,造成推广困难。”
受限于时间和效率,快递公司主动回收包装的意向并不强。“快递员每天至少派送200单快递,上门回收包装会降低效率。而且快递车运能有限,如果都用来放回收包装,哪有空间储存需派送的快递?”圆通北京分公司安保监管部门经理麻雪红很无奈。而且,很多快递包装由于胶带过度使用,消费者只能破损拆封,包装回收循环的价值丧失。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