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宁电商宣战京沃联盟 双线效应开启新黄金期
电商行业已走过了各自为战的争霸时代,开始向强强联合下的团体竞赛转变。今年6月,京东结盟沃尔玛,双方达成合作;而近日,本已相互持股的苏宁阿里又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猫宁电商。有分析称,此次“猫宁”诞生,大有与京沃联盟分庭抗礼的态势。实际上,近一年来,家乐福、永辉、华润零售等也都在走向线上,而线上的企业也纷纷布局线下。未来,线上线下和现代物流结合下的“双线效应”将开启电商“后黄金十年”的“新零售”时代。
猫宁、京沃PK升级
苏宁云商日前发布公告称,苏宁易购与阿里巴巴拟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猫宁电商。苏宁和阿里分别持有猫宁电商51%和49%的股权。据悉,合资公司成立后,苏宁和阿里在保持各自业务独立性的基础上,将在电商、供应链、O2O运营模式等方面推进业务合作,推动双方资源与业务的融合,强化对中小零售商、消费者的服务品质提升。
实际上,苏宁和阿里的合作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去年8月,苏宁和阿里宣布相互入股,阿里出资282亿成为苏宁第二大股东;苏宁则以140亿认购阿里股份。一年过去,双方相互入股的联姻效果并未被业界看好,市场人士认为,这种建立在各自独立基础上的合作方式很难与阿里体系内部的生态联动效果相媲美,双方仍有诸多有待磨合之处。
但此次猫宁电商的成立可谓是双方在业务和资本层面的一次深化合作,给苏宁阿里的联姻添加了一个新彩头。互联网分析师于斌表示,猫宁电商的成立可以看做是苏宁阿里打破以往合作模式,进行的一种全新探索。这将加速双方的资源整合,以往存在的流量分配不均、平台自身黏性受损等问题将在新平台上得以解决。
诚然,电商群雄逐鹿的时代,并非只有苏宁和阿里强强联合,京东和沃尔玛同样动作频频。今年6月,京东和沃尔玛达成合作,京东获得沃尔玛旗下1号店资源,沃尔玛则获得约为5%左右的京东股权,截至10月,沃尔玛增持京东股权至10.8%,成为京东第三大股东。双方合作的实际效果是:沃尔玛全球购旗舰店、山姆会员店两大“王牌”业务入驻京东;与此同时,京东旗下的O2O平台“京东到家”也将陆续在沃尔玛购物广场上线。此外沃尔玛还将联手京东,首次加入“双11”大战。
沃尔玛CEO董明伦近日表示,沃尔玛最大的挑战还是发展速度减慢问题,会通过电商实现覆盖。京东CEO刘强东也提出,沃尔玛的全球采购和供应链体系,结合京东全国一体化的仓储物流体系,将能丰富京东SKU。
电商行业团体竞赛成趋势
猫宁电商、京沃联盟等意味着电商走过了各自为战的争霸时代,进入强强联合的团体竞赛时期。尽管各联盟之间布局的重点有所不同,但隐藏在背后的团体利益的碰撞不可否认,各方谋求的都是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此环境下,电商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实际上,过去十年的电商B2C游戏里,也只有京东、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等少数赢家存留到现在。最近一年,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传统零售,都加速了变革的脚步。线下巨头如家乐福、永辉、苏宁云商、华润零售等或相互抱团,或与线上电商联盟,或以互相参股等方式加速线上布局。电商中最难的一块堡垒正在被攻破,也意味着线上电商或线下商店“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
那么,结盟之后的电商,是否真的能实现业绩逆转?仍以两大竞争对手苏宁和京东为例。苏宁与京东在营收方面一直存在差距,但今年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今年上半年,京东的营收达到1192亿,相当于苏宁的约1.73倍。从增长率来看,苏宁的营收增幅只有9.03%,京东则增长了44.3%。当然,对于苏宁京东这样业务高度重合的大型零售商而言,规模往往比短期的利润更重要。规模不仅意味着在采购上的价格优势,还意味着单位销售额更低的成本分摊。因此,对苏宁而言,此前与阿里的结盟其实是一场在危机时刻事关生死存亡的联姻。
尽管苏宁营收远落后与京东,但经营效率却出现积极的变化。在存货周转方面,2012年时,京东的周转速度几乎是苏宁的两倍,而今年6月底,苏宁的存货周转已经与京东打成平手。应该说,与阿里的联姻使苏宁在自身效率和线上销售方面均有上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周转速度。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