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和渐行渐远的第一代物流创业家
王洪涛原为宅急送董事,对资本市场、快递市场等多个领域有长期深入的研究。王洪涛的到来将为宅急送带来发展资本,为经营发展注入活力,宅急送籍此进入依托于资本并以经营为核心的双驱动时代,资本与管理更加市场化,并将继续执行宅急送的发展战略。
②宅急送未来的发展路径:调整后,宅急送将继续坚持三个不动摇:
一是坚持战略不动摇,坚持为品牌商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的综合物流服务;做最有价值的综合物流服务商;
二是坚持经营方向不动摇,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以运营质量为核心,继续保持仓、运、配、保(险)协调发展的模式;
三是坚持组织架构不动摇,每一个经营班子成员、每一个核心骨干、每一员基层员工、每一个加盟商都是宅急送最宝贵的财富,都是开拓市场的尖兵。
宅急送将进一步完善以业务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务实地做好经营的每一个细节,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体验;制定激励员工的股权和期权的具体方案,要让愿意为宅急送投入的每一位团队成员劳有所获、劳有所得,能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有尊严的人生,也能为宅急送担得起责任。
宅急送董事会选择王洪涛掌舵宅急送,或许是看中其在投资方面的经验。
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急于摆脱当下发展困境的宅急送,在王洪涛上任以后,下一步应该落子在金融上,朝着上市的方向努力。具体来说,有三条路径可供宅急送选择:一是,通过兼并重组,直接上市;二是,效仿申通、圆通、顺丰、韵达,借壳上市;三是,并入已经启动上市进程的泰康人寿。
补点料一:
陈平的坎坷物流路
宅急送的前身是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由陈平和陈东升(陈平的二哥)创办于1994年1月。7个人、3台车,16年前陈平在创立宅急送的时候怎么都不会想到在知天命之年不得不离去。陈平的宅急送从30万元起家到数亿净资产,他创造了中国物流行业的神话。
①第一次“出走”
陈平“离家出走”事情缘起2007年,当年宅急送决心力拓利润更为丰厚的快递业务,但赶上了2008年的经济风暴和全行业的大萧条,又碰上了美国投资机构华平没有如约注资,最终梦碎,公司经营出现困难,陈平被迫承担责任,在2008年10月开始“休假”,公司由陈平大哥陈显宝掌舵。
2009年1月4日,陈平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给宅急送全体干部员工的一封公开信”,宣布自己将离开宅急送。在信中,陈平的解释是,“当华平突然中止投资后,我请求董事会给予资金支持以保住改革成果。资金是注入了,但我却被多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此后,陈平离开宅急送。
②二次创业失败
离开宅急送陈平,选择了独自创业。
2009年3月,星辰急便正式开业。星晨急便是一家加盟制快递公司,2010年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注资;2011年与鑫飞鸿快递公司合并,商号为“星晨急便·鑫飞鸿”,是一个“云快递”平台。该公司主要为企业及电子商务客户提供国内小件包裹速递服务。
再创业星晨急便曾经引得马云投资
陈平再创业尝试“云快递”的方式,向直客、加盟网点开放平台,实现货物的全国配送。很快,这一模式受到阿里巴巴的青睐,2010年阿里巴巴入股星晨急便。但即使有阿里的支持,一年之后,星晨急便的淘宝业务也没有起色。
在进军淘宝受阻之后,陈平快速调整了思路,决定转向B2C,开始向京东、当当、亚马逊、凡客、1号店等几家大商家靠拢。
然而,在获得大量投资后的,自建物流已经成为电商关注的核心问题,大型电商在核心城市都有自建物流。
C2C不成,B2C也被自建物流挡住了,成立已逾两年的星晨急便在两次尝试中资金损失严重,更严重的是,还不知道生存空间在哪里。
陈平曾用“善变”一词描述自己的性格。这一次陈平打算押宝“代理代收业务”。星晨急便在超市、便利店、宾馆设立代理代收快递点,然后由公司快速收货、分拣。这时的陈平看重了华南市场的一家精细化公司鑫飞鸿。
此次陈平在没有董事会支持的背景下孤注一掷,以个人名义与鑫飞鸿签下协议,并帮鑫飞鸿偿债。但这一收购尚未成功,资金链就出现问题。
补点料二:
经历起伏的第一代物流创业家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