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
此外,智能快递柜目前的商业模式难以盈利、自助取件无法当面验收货物以及自提点提前签收都是快递代收模式目前难以跨越的坎儿。
赵小敏表示,“60岁以上的人很多不适合去快递柜取东西的,这是一个现实的情况,而且非封闭的小区或者是物业管理不够完善的小区也不适合做快递柜这种设施,如果放快递柜的话,它的安全系数比较低。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快递的破损遗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有的快件都使用快递柜的话,快件的开箱验货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认为间隙性配置比较合理。”
“智能快递柜这个模式是合理的,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现在来看这个概念有些超前,很多问题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出现问题也很正常。”赵小敏说。
大数据是取得先机关键
各快递公司尽管已经有意识地在利用大数据,然而对信息的利用仍不十分成熟。
无论是派件上门,还是将快件集中到代收点,快递的“最后一公里”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表示,物流运营的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程度还不高,创新发展动能不足。推动政府物流数据信息向社会公开,促进企业间物流信息、企业商业信息与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的开放对接,以此实现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充分共享。
赵小敏表示,“快递企业要学会利用信息,因为有些信息现在已经公开化了,当信息共享到一定程度的话,我们认为多次派送也就不存在了。”
“快递企业还可以和百度、腾讯这类企业合作得到更多信息,掌握某个区域客户的活动特性,譬如说这个小区白天有多少人是不在家的,这个写字楼大概在哪个时段是上班时间,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个数据分配,根据不同区域的活动特性进行派送就可以了。”赵小敏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而实际上,互联网+快递公司也在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但是对于快递的最后一公里,据记者了解,各快递公司尽管已经有意识在利用大数据,然而对信息的利用并不十分成熟。“其实我们对不同区域的特点是有一定掌握的,有些小区平均年龄比较高,我们一般就会上门派送;写字楼附近我们通常都会跟附近的代收点合作。”某快递公司负责人张某告诉记者,而且快递员自己也会凭自己的经验,在派送之前规划好派送路线,避开堵车高峰线路。但是同时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在配送环节还没有具体的信息支持。
“掌握年龄和性别结构、出行特征、在抓好服务质量的同时,谁能更好的利用和分析数据,将会在最后一公里取得先机。”赵小敏表示。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