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物流”尚缺企业间商业协同机制
另外,现在物流领域还是竞争意识强于合作意识,但实际上高效物流领域更加需要通过合作来降低成本。张昊举例说明:“假如有两家企业要运货,其实由一个物流公司发一辆车运就可以了。如果让一家都运了,然后两个企业分配利润,这样合作的话可以避免空载,是更节约、更有效率,这就需要企业间合作妥协。”
而且,标准的推定必然会遇到一定的阻力。“现在提信息的标准化,不知道还是否来得及。”张昊表示,很多物流企业已经建了自己的标准,从生产企业、物流企业、仓储批发、零售环节等都有。“有的商品包装箱上贴不止一个EDI(电子数据交换),统一标准阻力重重。”
快递行业相比物流行业在合作机制上走得更远一些。原上海邮政局副局长、中国快递协会秘书长邵钟林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快递行业在互联网上走得比物流要远,基本所有的快递企业都已经有了电子营运执照。”
“互联网只能解决技术问题,你有空车回来可以帮我运,但我是不是让你运、运货后如何分成,这是一个商业模式问题,更是资源配置效率问题。”邵钟林提出了他的思考。“商业模式很难通过倡导出来的,这与行业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都有关系,依然需要政府的引导与行业的自律。”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