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立法解决快递业“快速成长的烦恼”

时间:2016-08-05 10:25:40 点击:
来源:法制网 作者:

条评论打印收藏

要求已建成住宅补建信报箱

规范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建设

信报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被称为城市邮政的“最后一公里”。然而,从南京市现状看,信报箱建设依然存在缺口,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已建成老旧小区,没有安装信报箱或者信报箱年久失修,影响了市民的使用。

“虽然上位法对已建成住宅信报箱的补建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实际执行存在难度,产权人往往对补建费用、布放位置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导致成为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钟连勇表示。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仔细研判国家要求和立法形势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可行性调研,对南京市主城区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测算,认为:设置信报箱是促进邮政公共服务普惠于民的有效措施,根据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相关规定,政府有义务解决居民通邮的民生问题。

因此,条例明确了政府的兜底责任,规定本条例实施前已建成使用的城镇居民住宅未设置信报箱的,由南京市邮政管理部门会同邮政企业组织补建,所需费用由市、区人民政府承担。

快递业务井喷式增长的同时,末端投递服务竞争日趋白热化,已缩短为“最后一公里”的短兵相接,智能快件箱由此应运而生。

然而,智能快件箱的设置存在无规则、乱建乱放现象,破坏了住宅区的整体布局。已设置的智能快件箱存在使用壁垒,缺乏协同性,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如何更好地促进这一新生事物发挥作用?条例从规范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建设入手,一方面针对新改扩的城镇居民住宅区以及条例实施前已建成使用的城镇居民住宅区,明确配建责任,强调配建要求,落实管理规范,突出便民服务属性,并授权市人民政府制定配套办法,实现有序建设。另一方面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以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商业区等设置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多方发力,打通快件投递的“末梢梗阻”。

村邮站是农村投递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够有效解决农村通邮难的问题。建设村邮站,对于农村居民,特别是留守老人来说,不出村就可以及时收到邮件、报刊和农资配送产品,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为此,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时尤其注重发挥邮政在服务“三农”、促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作用,要求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村委会建设村邮站或者确定其他接收邮件的场所,并对村邮站的运转经费、运营管理作出规定,确保农村百姓更好地享受家门口的服务。

不得暴力分拣快件投递超两次另收费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字: 快递

0条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本网站保持中立

Baidu
map